魔拍對策淺說
前言
一般人打桌球打的好一陣子後,在覺得應該技術差不多的同時,常常一遇了所謂的魔拍,就又一下子草草收場如洩了氣的皮球一般,不只心有不甘,面對一旁失望的球迷與球友那更是不爽!記得有好幾次在中正盃及省教育廳盃賽中就是在面對魔拍時一下子什麼都忘了似的,不僅讓隊友失了望,連自己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信心都不知那裡去了,更不用談一世的英名!
當然這邊有一個很重要的前提,那就是此處所言是以一般的業餘選手而言,如果是高水平如大陸的鄧亞萍、丁松或者香港的齊寶華、亦或日本的松下浩二的話那困難度當然加大太多,尤其是日本的松下浩二,在一個偶然的機會筆者跟他有一次打球的經驗,實在是不好惹。
上面所談是指對手而言,接著個人的水平也是個變數,在面對魔拍時,假若您的技術中沒有反手的推擊、或者正手的提拉,那情況也非樂觀!
何謂魔拍
一般而言,所謂的魔拍係指中、長顆粒(可能包括有、無海綿的球拍)、ANTI(安蒂、防弧圈)這三種來說的,那至於何者是中顆粒、何者是長顆粒呢?有些書可能會告訴讀者膠粒長介於1.6~1.9mm間是為長顆粒拍,但這個方式對於打球的我們可能幫助不大,倒不如實際用手指側壓看看,顆粒小而變形大者一定是長顆,顆粒愈大、不變形者是為短顆,當然介於兩者之間者則為中顆粒!那什麼是ANTI呢?它是由低彈性海綿加上低彈性膠皮組合而成,因為它長得很像一般的平面拍(反貼)膠皮,所以一般人容易上它的當,而且現在的製造方式也不太一樣,早期的ANTI,如日本的品牌都有表面光滑的特性,一摸便可知曉,但現在就不是如此了,記得有一次在教育廳盃中遇上了新竹縣的陳姓選手,我看了看他的球拍,兩面都蠻有粘性的,一比了下來總覺得不順,第二局再要求看看對方球拍才恍然大悟,上面有四個ANTI的英文字,之後才反敗為勝,差點被以前的經驗所誤!那麼該如何判斷何者是ANTI呢?當然是看看是否有ANTI的標誌,要是膠皮上一個標記或型號也沒有的話,那當然是不合法的膠皮了!
魔拍的特性
有了以上的概念,那接著就好辦了,其實要是我們給球不是很轉的話,魔拍本身是很難產生旋轉的,尤其是發球更是如此!
魔拍到底有何魔力?使得好多人怕的很!其實我們扣除腕力超強的人外,它的特性就只有三個字:反其道。也就是你給下轉它回球是上旋,你給上旋它回球就是下旋。
對策的使用
一、發球:
A、如確定對方是使用魔拍接發球,可以發長下旋球,如此一來回球一定是上旋球,第三板一定要掌握,扣殺、掃攻或者快推一定不要懷疑!
B、如果我們本身拉球蠻有自信的話,當然也可發長衝球,接著掃攻應可得到有利的局勢。
C、如果對方前進撥攻不是很好的話,亦可試試網前下旋短球,以搶得第三板的先機。
二、接發球:
A、如果對方以發旋球的方式發球,可以確定的是這個球一定不會很轉,我們大可大膽地拉攻、或撥攻。
B、如果對方以前衝方式開球,若是魔拍是長顆的話,這個球會是帶下旋的衝球要小心提拉否則會掛網。如果是ANTI的話,那此球可視為不轉球處理。
三、相持球
如果對方在我們第三板還未死球的話,那一定要特別小心,謹記:反其道,這個真理,要是給的是很轉的上旋球,那回球一定是很沈的下旋球,如果這時我們的走位來得及當然可以再提拉這個球,以等待機會給予致命的一擊。但要是來不及取得好位置時,不妨來個短放球或者短搓球,再等下一板的攻擊!
結語
以上是個人幾年來接觸魔拍的經驗,當然不足登大雅之堂,但是網友們要是初遇對手是上述所言的話,不妨作個參考,當然最好的方法是找個對手試試,如果您是以下鄰近地方可就近試試:阿里山-林建銅先生。竹崎鄉-蔡忠良老師。貴林國小-
翁振福老師。竹村國小-褚文石老師。頂六國小-徐進宗老師。新竹科學園區-陳保仁先生。中正大學-楊哲優先生。台北石牌國中-林連鍠老師。日本-松下浩二先生。國手-顏國文先生。嘉義市羅山桌球教室教練-李峰榮先生,或者台電台中發電廠的廖國偉先生,他的反手ANTI快撥頗具特色值得一試。最後祝好運!
本文特別感謝J.C.LAI 86.05.17來信的建議與叮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