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北大學通識教育課程綱要

 


科目中文名稱
Title of course in Chinese

公民倫理學

任課教師Teacher’s name

王冠生

科目英文名稱
Title of course in English

Civil Ethics

開課年度

  101 學年度 第 2 學期

向度類別(單選)
Classification
(請參考第十五項)

□1人文經典與美學詮釋        □2歷史典範與文明探索   
■3法政制度與公民素養        □4經濟社會與全球視野   
□5自然科學與邏輯思維       

課程資訊
Information

學分
Credit points

2

人數限制Limitation on number of students

80

一、課程目標
Course Objectives
(請說明其與通識教育核心精神之關連性)

    本課程的教學目標在於:從倫理學的角度,引領同學思考公民社會中的道德難題,進而培養同學批判思考的能力、擴大關懷弱勢族群的胸襟、提升參與公共事務的熱忱。在此架構下,本課程有助於提升同學的民主素養、倫理素養等兩種公民核心能力。其包括理性溝通的能力、傾聽他人意見的能力、對他人與自己意見進行批判反省的能力。

二、課程綱要
Course Outlines
(包含課程概述及上課內容的主要單元及英文課程概述)

中文:
    在全球化與多元文化的浪潮下,當代社會存在許多難解的道德爭議。本課程除了介紹結果論、義務論、德行論等基本倫理學之外,將引領同學探討當代公民社會中的道德難題,這些議題包括墮胎、安樂死、代理孕母、訂做寶寶、複製人、胚胎幹細胞研究、同性戀權利、色情刊物與言論自由、肯認行動(Affirmative Action)、課重稅、徵兵募兵、死刑…。全學期課程以講解、討論為主,輔之以專題演講、影片欣賞等活動。每週課程亦將從New York Times選取熱門新聞,做為同學們練習批判性思考的素材。
  
英文:
This course will introduce the most important modern ethical philosophy included utilitarianism, deontology, virtue theory. In addition, it will guide students to discuss the complicated issues and controversies we face in civil society today such as affirmative action, same-sex marriage, physician-assisted suicide, abortion, and national service, moral limits of markets based on these ethical and political theories. We hope to emerge a lucid guide for students who yearn for a more robust and thoughtful public discourse.

三、教學進度
Teaching Contents
(如有校外演講者,請載明其姓名、單位及職稱)

週別

教學進度

課程簡介

基礎倫理學(一):結果論(邊沁、彌爾)

基礎倫理學(二):義務論(康德、羅爾斯)

基礎倫理學(三):德行論(亞里斯多德)

生命倫理學(一):墮胎的倫理反省

生命倫理學(二):安樂死的倫理反省

生命倫理學(三):代理孕母的倫理反省

基因倫理學(一):訂做寶寶的倫理反省

期中考

基因倫理學(二):複製人的倫理反省

十一

基因倫理學(三):胚胎幹細胞研究的倫理反省

十二

社會正義(一): 積極平權措施的倫理反省

十三

社會正義(二): 檢查色情刊物的倫理反省

十四

社會正義(三): 同性戀權利的倫理反省

十五

公民倫理(一):課稅的倫理反省

十六

公民倫理(二):徵兵、募兵的倫理反省

十七

公民倫理(三):死刑的倫理反省

十八

期末考

四、與學生核心能力指標的關連性
Linkage with Student’s Core Competence Index(複選)
(八大核心能力請填百分比;合計100%)

四大素養

八大核心能力

■邏輯思辨

■理性批判能力20 %
■知識統整能力10 %

■關懷人群

□溝通表達能力  %
■公民實踐能力10 %

■倫理判斷

■倫理決策能力20 %
■價值判斷能力20 %

□國際視野

■多元尊重能力20 %
□國際宏觀能力  %

五、核心行為(Core Behaviors)(複選)

本課程進行中,師生之間常見的行為:
■問題分析與解決行為         □整合與運用資源行為
■人際溝通行為               □應變行為    
■團隊合作行為               □規劃行為    
□創新行為                 □洞察環境(國際化)行為

六、學習主軸(複選)

本課程教學上是否符合本校通識教育中心的四大學習主軸:
■本課程會採用"經典閱讀"的教學方式.請說明                              
  本課程在教學過程中,引領同學閱讀哲學文獻,學習當代倫理學與政治哲學理論。
□本課程會採用"典範學習"的教學方式.請說明                            
■本課程會採用"探究學習"的教學方式.請說明
  本課程使用「問題導向學習」(problem-based learning)的方式進行教學,以書本中或生活中的議題引發同學的問題意識,引領同學透過對話、小組討論的模式探索問題的解答。
□本課程會採用"服務學習"的教學方式.請說明                              
□以上皆非.請說明                                                    

學習主軸說明如下:
(1)「經典閱讀」:課程主要在引導學生與文化經典進行對話,在文本的閱讀中引發對古代偉大心靈的創造性的理解,並透過書寫的訓練引發學生描述與分析個人由閱讀而引生的思想與情感。
(2)「典範學習」:主要引導學生在與典範人物的互動中,學會觀察其思想、語言、行動、情感,引發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省的自我省思與自我生命形象的建構,並進而喚起自我完成的行動。
(3)「探究學習」:主要在引導學生進行社會參與式的探究學習,引導學生在社會參與的過程中學會與人群對話,引發對同時代人類的理解與尊重,並發展出個人的理解與論述,進而引發改進社會的實際行動。
(4)「服務學習」:主要引導學生在服務中進行行動學習,在行動中反思,在反思中學習與成長,在人與人的互動中學習合作與領導。

七、教材及教學方法(請勾選;複選

1.上課所用之教材講義形式
■教科書  □參考書  □自製講義 ■簡報  ■影片 ■網站
□ 其他:                                  
2.教學方法【勾選】
■(1)講解教科書或講義
■(2)進行問答、討論或評析
■(3)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
■(4)運用e化教學平台
■(5)小組合作學習或分組工作
□(6)進行案例研討、實例分析
■(7)進行專題報告、研究、發表或展演
□(8)實務經驗分享、實作演練或實地參訪
■(9)採用問題導向教學(Problem-Based Learning)
□(10)採用行動導向教學(Action Learning)

八、指定用書
Assigned Textbooks

中文:邁可•桑德爾(Michael Sandel):《正義:一場思辨之旅》,(台北市,雅言,2011)。
英文:Sandel, Michael, Justice: What's the Right Thing to Do?, Farrar, Straus and Giroux; Reprint edition, 2010.

九、參考書籍
List of References( Books)

中文:

  1. Singer, Peter著,李尚遠譯,《我們只有一個世界 --- 全球化的倫理學》,台北:商周,2003。
  2. Singer, Peter著,《生命,如何作答?》,台北市:御書房,2008。
  3. Pojman, Louis P. r著,江麗美譯,《生與死 : 現代道德困境的挑戰》,臺北市 : 桂冠, 1995。
  4. 林火旺:《道德:幸福的必要條件》,台北,寶瓶文化,2006。
  5. 林火旺:《倫理學》,台北,五南,1999。
  6. 葉俊榮:《天平上的基因:民為貴、Gene為輕》,台北,元照書局,2006。

英文:Sandel, Michael, What Money Can't Buy: The Moral Limits of Markets, Farrar, Straus and Giroux,2012.

十、作業要求
Homework Requirements

□反思記錄   ■心得寫作  □生活應用  ■課後學習單
■小組報告   ■個人報告
□其他:           

十一、成績考核(複選)
Grading Criteria
(各項成績請填百分比;合計100%)

平時成績         20%

期中成績        40%

期末成績         40%

■出席率
■數位學苑作業與討論
■課堂討論
■平時作業
□平時考試
□其他:       

□期中考
■書面報告
■口頭報告
□其他:       

□期末考 
■書面報告
■口頭報告
□其他:        

十二、課程學習融入下列議題的情形(Immersing the Following Issues)

性別平等 ■品德教育  □生命教育         智慧財產權
服務學習         法治教育         人權教育 環境保護與安全

十三、課程網頁規劃
Web Design for Course

■使用學校數位學苑網站
個人網頁:http://web.ntpu.edu.tw/~kswang/index.html

十四、授課教師之基本資料
Teacher’s background

最高學歷及學位名稱:國立政治大學哲學博士   學位
學術專長:倫理學、政治哲學
最近三年與授課科目相關之著作或展演成果三項:

  1. 〈「道德推理」通識課程的設計、教學與反思〉,《慈濟通識教育學刊》第七期。花蓮,慈濟大學通識教育中心,2012年。
  2. 〈PBL與批判性思考〉,《大學PBL課程教學實務-宜蘭大學的經驗與省思》。宜蘭,宜蘭大學人文暨科學教育中心,2011年12月。
  3. 〈「哲學概論」通識課程的設計、執行與反思〉,《關渡通識學刊》第六期,台北,國立台北藝術大學通識教育委員會,2010年12月。

十五、課程與五大向度內涵之連結
Connection between the course and five dimensions

課程與五大向度內涵之連結:為使通識課程審查納入雙向溝通機制,敬請授課教師檢核開授之課程綱要勾選,不必完全涵括所有項目,但對勾選之項目請盡量具體實踐,以檢視所開授課程是否符合向度目標、內涵。
向度一:人文經典與美學詮釋
(一) 向度目標
擴增跨界領域能力。
培養社會關懷情操。
提升同學閱讀人文經典的能力。
增進藝術欣賞的涵養。
能檢視圓潤社會生活,激發知識創新的動能。
(二)向度內涵
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
深化對自我及世界的理解。
體會作品世界的文學美感、倫理反思及生命意境。
期使學生能夠張開心靈之眼發現人文之美。
整合專業知識技能來觀照乃至轉化、創造生活世界。
提高自然美學素養。
向度二:歷史典範與文明探索
(一) 向度目標
擴增跨界領域能力。
培養社會關懷情操。
深層探究人類過往活動。
增進不同文化進行比較關懷。
能開拓宏觀視野,提升文明涵養。
(二)向度內涵
讓學生能夠從歷史事跡典範中汲取智慧。
培養學生欣賞多元文化的能力。
增進學生對自己文化傳統的瞭解。
使學生懂得尊重與欣賞其他文化,擴展國際視野。
引領學生反省自我與世界的關係,涵育多元文化價值。
向度三:法政制度與公民素養
(一)向度目標
■擴增跨界領域能力。
■提升現代公民素養。
建立民主法治觀念。
■培養理性批判的能力。
■培育參與公共事務的能力與熱忱。
(二)向度內涵
■認知做為公民社會一份子應該擔負的角色、權利、義務與責任。
體會公民在國家整體發展中的重要地位。
認識政治社會科學的思考、運作邏輯與基本概念。
■訓練學生自主判斷能力,思考集體命運的各種途徑與代價。
■培養正確的民主法治觀,尊重、寬容的民主素養與參與、批判公共政策的能力。
向度四:經濟社會與全球視野
(一) 向度目標
擴增跨界領域能力。
拓展全人宏觀視野。
培育學生參與經濟社會能力。
認識國際經濟結構。
擴展全球公民視野。
(二)向度內涵
充實對在地經濟社會活動的興趣與了解。
增強對世界各區域事物的理解與認知。
培養宏觀的國際視野與參與國際事務的能力。
對於不同文化能採取尊重、差異的欣賞,增進人類彼此的相互了解。
增進全球問題的理解,探討本土與全球之間相關的課題或議題,進而採取行動,努力實踐。
向度五:自然科學與邏輯思維
(一) 向度目標
擴增跨界領域能力。
強化思辨分析潛能。
增進生命科學、物質科學、數理科學的學習。
提升認識世界的能力。
藉由邏輯思辨訓練,提升探索知識的潛能。
(二)向度內涵
使學生能從科學在生活中的應用,提升對自然科學的學習興趣。
有正確的科學態度與解決日常生活問題的能力。
培養學生思考與探索人生根本課題的能力。
訓練學生瞭解與反省哲學基本課題的能力。
發展學生道德思辨與倫理判斷的能力,建立方法論的運用與理性思維的價值。

說明

*為必填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