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am Solo-Man. I like solo.

[b922 著作摘要]


本書探討五四以後的民九至民十七年期間,反教風潮與護教神學中的政
教關係。其中所謂的「教」只是指著基督教,並不包括道、佛等其它的
宗教。主要的歷史過程,包括有民九在知識界所掀起的宗教辯論熱潮;
民十一所爆發的「非基運動」;民十三以後,發展為反帝國主義支流的
反教運動;以及北伐完成、全國統一後,三民主義與宗教地位的論辯。
在此一階段中,外來的基督教與中國動盪的政治暨社會局面,達到了一
種極其罕見的互動頻率與強度。反教陣營基於國家主義而對基督教提出
強烈的抨擊與要求;護教陣營則在答辯中形成因應當時中國局勢的政治
神學。本書從權力政治、國家主義與政治神學三個角度,來分析此一期
間的互動與言論。

本書計分四章,合約二十三萬字。第一章探討明清基督教傳入以前中國
政教關係的傳統,以作為詮釋清末與民國初期政教互動情形的背景與基
礎。分別討論有商周宗教、陰陽五行、以及兩漢以後興起的道、佛教。

第二章從權力政治的角度來剖析反教運動的發展及其時代背景。首先討
論條約體制如何在晚清形成一種「宗教凌駕政治」的局面。第二、三節
則就五四運動前後以及國共合作兩個時期,從反教、政黨與軍閥三者之
間的互動情形,來解釋整個民九至民十七反教運動的歷史過程。

第三章討論國家主義。一方面探討文化主義的反教如何在清末逐漸由國
家主義的反教取而代之;另一方面,則分析自民九至民十七年間的不同
反教階段,所顯示出的國家主義本質與類型。文中歸結出了三組國家主
義概念,即文化的與種族的;功利原則的(
utilitarian)與意理的
ideological);以及防禦的與統整的(integrative)。

第四章討論護教者為了因應國家主義的浪潮,所形成的政治神學。第一
節探討民初以前政教分離主義的發展與轉變,尤多說明西方傳教士用以
自辯之戰爭神學的思想淵源與內涵。第二節探討護教者如何塑造出一個
救贖中國的世俗彌賽亞;第三節則分析此一世俗彌賽亞對中國的救贖之
道;計分國民革命的耶穌、無產階級革命的耶穌、以及人格革命的耶穌
三種取向。

在最後的結論部分,除對前四章作簡要的歸納外,也針對政教分離作一
澄清,並對其在非西方開發中國家的適用性提出懷疑。此外,亦就世俗
化的角度,說明了世俗彌賽亞與革命的可能關係,並進而解釋何以政治
神學經常產生頗大的立場差異。


返回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