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專題研究
課程大綱
碩士專班
陳志華
一、行政責任
(一)
類别︰外在責任與內在責任
前者包括組織監督、行政控制、立法監督及司法爭議解決等。
後者包括職業道德、代表性及倫理。
(二)
法律與倫理的混合
(三)
美國最高法院與責任及免責之辯論
1.
早期的兩極意見
2.
廿世紀訴訟分析
(四)
負責及有效的政府︰主權及公務員免責的辯論
1,
公務員及主權免責
2.
免責理論
3.
免責理論之批評
(五)
個案分析
二、行政裁量
(一)
為何需要行政裁量
1.
裁量的理由︰結構、行為及功能之理由
2.
法律與行政裁量︰裁量與效率之關係,裁量與適切決策之關係
(二)
裁量的類型\
1.
實質裁量
2.
程序裁量
3.
複合裁量
(三)
裁量的來源︰法規授權、專業、經驗、政治支持、府際因素、企業化等。
(四)
行政理念與司法理念比較
(五)
裁量的救濟︰自力救濟、議會及首長監督(市經理個案)、司法救濟等。
(六)
個案分析
三、行政程序
(一)
行政司法之正當程序類型
1.
正當程序與法治
2.
程序的及實質的正當程序
3.
調查程序與裁決程序
4.
行政程序與司法程序
(二)
聽證
1.
聽證的正當程序
2.
聽證的時機
3.
需要的聽證類型
4.
聽證的基本要素
(三)
委託與裁決問題
(四)
程序的不當(procedural
impropriety)
(五)
行政程序的未來發展
(六)
我國行政程序法的檢討
四、行政管制
(一)
鬆綁與管制
1.
傳統的管制策略
2.
新近對管制的批評
3.
新管制的需要
(二)
管制是一種政策選擇
(三)
以委外進行管制
(四)
決策者為何選擇管制
(五)
政府(行政首長、國會等)與管制
(六)
管制政策與公眾參與
五、行政法上一般原則
(一)
行政程序法上的一般原則
1.
誠信原則
2.
比例原則
3.
信賴保護原則
4.
公益原則
(二)
個案分析
六、行政組織
(一)
行政機關、營造物、公物、公營事業
(二)
委員會分析
(三)
行政院組織法之研修
七、公務員法制
(一)
特別權力關係的演進
(二)
我國公務員法制之變遷
1.
有關司法解釋
2.
有關法制變遷
八、行政處分
九、行政命令
十、行政契約
十一、
行政罰與行政執行
十二、
事實行為
十三、
行政救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