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
历史与发展乒乓球运动大约在十九世纪末期起源於英国,随後更辗转传到美国、欧洲中部、日本、中国及韩国等地。国№乒乓球联会於1926年创立後,成为这项运动的最高管理机构。乒乓球运动起初被很多人视为荼馀饭後的娱乐,但发展至今,已成为一项世界性的主要运动之一。乒乓球运动於1988年更获得奥林匹克运动会承认为正式比赛项目,当中包括了男子单打、女子单打、男子双打及女子双打赛事。其他重要的乒乓球国№赛事包括:
至於香港方面,香港乒乓球总会於三十年代成立,并於1980年主办了第一届世界杯赛,香港的乒乓球运动员更在1983年举行的英联邦锦标赛中囊括了七项的冠军荣誉。香港乒乓球总会每年亦举办香港国№公开锦标赛及其他重要国№赛事。 比赛规则乒乓球比赛通常采用三局两胜制或五局三胜制。每局比赛21分,先得21分者为该局的胜方;若比赛时出现20平手,则先多得2分者为胜。比赛开始前,双方先掷毫,胜方可选择(1)发球;(2)接发球;(3)场区;或(4)要求负方先选。 比赛开始後,每人轮流发球5分,直至该局完结为止。若双方打至20平手或在实行时间管制计分法,则每人只轮流发1分球。在一局首先发球的球员,得在下一局先接发球。每完成一局,或在决胜局中,任何一方先得10分,双方应交换场区。为了确保比赛的连续性,每局比赛之间可以有不超过2分钟的休息,而且球员要在每打完5分或决胜局交换场区时,方可用短暂的时间抹汗。 双打比赛 在双打比赛中,每局的发球方应自行决定第一发球员,在第一局开始时,接球方亦须确定第一接球员。随後的每一局,当第一发球员确定後,第一接球员应是之前一局发球给他的球员。每次转发球时,之前的接发球员应成为发球员,而之前之发球员的同伴则成为接发球员。在决胜局当中,其中一方先得10分时,接发球的一方应交换其接发球的次序。 时间管制计分法 若一局比赛进行至15分钟仍未结束(双方都已获得最少19分时除外),则采用时间管制计分法,比赛形式为双方轮流各发一球,直至比赛完结。如果接发球方能连续成功地还击13次,则判发球方失一分。 此计分法亦可在双方球员同意下提早执行,但一经在某一局实施,则必须在其馀各局继续执行,直至整场比赛结束为止。 发球 发球员应先把球静止地放在张开并伸平的非执拍手上,然後把球不带旋转地垂直抛起不少於16厘米,而且要待球从最高点降下时,方可击球。在击球前,球和球拍均应在 面水平之上及发球员方球 端线之後。若发球违例,可被判失分而毋须警告。在双打比赛中,球应先触及发球员的右半 区,越过球网,再触及接发球员的右半 区。 重发球 在下列情况应判重发球:
失分 在下列情况下,应判失一分:
用具及场地乒乓球比赛的场区应不少於14米长,7米阔及4米高。球 应为2.74米长,1.525米阔及76厘米高,而且 面应为暗色及没有光泽。球网连柱的长度应为1.83米,高度则为15.25厘米。 乒乓球比赛用的球应无光泽,白色或黄色均可,直径为38毫米,重量为2.5克。球拍的大小方面则没有严格的限制,但不管是否用来击球,球拍的一面应为红色,另一面则为黑色。击球的拍面必须为正贴单胶、正贴或反贴海棉胶。单胶的厚度必须少於2毫米,而海棉胶的总厚度亦不得超过4毫米。球拍的包边必须没有光泽,更不得使用白色的包边。无论在比赛开始时,或比赛进行中运动员 要更换球拍时,都必须向对方及裁判员展示即将使用的球拍,并允许他们作出检查。 选择乒乓球拍的窍门本文转载自香港乒乓球总会现代乒乓球运动,讲求快速、准确、凶狠、变化和旋转等。这些因素的大小或强弱,虽然主要取决於技术水平的高低,但与工具也有密切关系。乒乓球运动的发展历史证明,球拍的改进直接促进了技术的变化和发展。简单来说,球拍是由以下三个部份组成:1.木拍:会因木质的不同而产生软硬度不一的质量。木质稍硬的适合快攻型球手使用,稍软的适合弧圈球及削球手使用。2.胶皮:分正贴及反贴两种(长胶属正贴的一种)。3.海绵:有厚薄及软硬之分。厚海棉的速度会较薄海棉快。由於各人的手感不同,在选择海棉的软硬度时,得视乎个人的感觉而定。一般来说,太硬的海棉使用者较少,而青少年球手则较适合使用稍软的海棉,因这样可以提高击球时手上的感觉。 在选择乒乓球拍的时候,各人 根据自己的打法特点来决定哪一种球拍适合自己,尤其重要的是胶皮的选择,以下为大家简略介绍三种不同性能胶皮的特点:
补充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