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於「宗教新知社」的成立與其宗旨 
      
      賴賢宗 老師 寫於 1999.11.30 
      各位學員,大家好!我們已經在文山社區大學成立了「宗教新知社」。藉著這個社團的成立,我和大家一起期勉於「創新宗教新知,發揚宗教大愛,融合生命智慧」之實現。 
      文山社區大學是台灣第一所社區大學,象徵性的意義很大,能夠在這裡成立宗教新知社,於人於己,具有重大意義,將來擴大影響,也必能對改善台灣多元社會的整體宗教認知水平,略盡棉薄之力。我們有緣在此相聚,共同研究宗教學程,希望大家能珍惜緣份與情義,結為共同成長團體,一起實現人生之幸福與智慧,讓我們的課程和社團能日新又新,把理想發揚光大。 
      希望以後大家多與我及幹部連絡,提供寶貴意見及協助,一起在活動當中成長我們的生命和落實我們的宗教智慧,「宗教新知社」的幹部有: 王長利 (社長)、譚艾珍 (公關),幹部表及研修組織概況請參見相關資料。 
      我在下面介紹我們的「宗教新知社」的創社宗旨。 
      
      宗教新知社宗旨: 
      
      (1) 本社宗旨為: 創新宗教新知,發揚宗教大愛,融合生命智慧。 
      
      (2) 創新宗教新知: 加強宗教理論研究,啟悟宗教心靈之淵奧,提高宗教認知水平,擴大宗教理解之界域,促進不同宗教與同一宗教的不同宗派之間的溝通與對話。 
      
      (3) 發揚宗教大愛: 大愛與慈悲不僅是各個宗教所共通的倫理,也是宗教的究極實在得以開顯的關鍵所在,我們據此建立生命倫理與世界倫理,實踐大愛,善成人間。 
      
      (4) 融合生命智慧: 抉擇各個宗教之真生命,進而融合成諸宗教之共命慧;並實踐宗教智慧於自己的生命,進而融合宗教智慧於家庭、社會與世界。 
      
      宗旨之說明: 
      
      本社宗旨為「創新宗教新知,融合生命智慧,發揚宗教大愛」,這三句標題構成三個互相連繫的環節,形成一個精神性的整體。 
      我們要發揚宗教之精神,圓滿吾人的精神生命。首先,從理論上,創新宗教新知;進而在實踐上,發揚宗教大愛;最後達到理論和實踐的互相證明,融合生命智慧。 
      首先,我們要創新宗教新知,提高我們的宗教哲學和宗教學的認知水平,啟悟自心,並開放心胸給所有宗教的共命慧;其次,我們要用大愛和慈悲體證自己的宗教生命,宗教都共同的提倡大愛與慈悲,我們要據以建立自己的生命倫理與世界倫理,逐步把它實現於人間;最後,融合生命智慧,我們以融合之精神,實現圓滿的意義於人間,善成人間之至美;簡言之,我們在個人生命上,要用宗教精神融合理性與感性;在人世上,要用宗教精神融合文化與究極實在;在宗教體驗上,要發揚宗教精神,融合內在與超越;在宗教信仰上,要發揚宗教精神,融合自力與他力。臻於至善。 
        
       
      
        
      台北市文山社區大學 八十九學年度第一學期 
      課程提案報告 
        
      
        
          | 
               一.課程名稱:宗教與文化         學分數: 口1學分 口2學分  
                * 3學分
            (6週) (12週) (18週)  | 
         
        
          二.授課教師:賴賢宗  | 
          三.現職:華梵大學哲學系助理教授  | 
         
        
          四.教師個人簡介:(約50字左右) 
              
              台灣大學哲學博士,德國慕尼黑大學哲學博士,現任華梵大學哲學系專任教授,專長 : 宗教哲學、佛學、德國哲學、比較哲學 | 
         
        
          五.課程時間:(請老師提供有意願開設的三個優先順序時段,以利安排課程表) 
               1. 週四19:00-22:00 2. 週三 19:00-22:00 3.  | 
         
        
          | 
               六.  課程理念介紹:(以淺顯易懂的介紹方式,讓學員瞭解教師理念與方向)
            
                
                - 整合宗教資源,培訓心靈輔導人材。
 
              - 運用宗教資源,從事社區人文重建。
 
              - 提昇宗教認知水平,促進宗教溝通。
 
              - 結合宗教善友,成就生命成長團體。 
 
             
             | 
         
        
          | 
               七.  課程大綱:(請盡量詳細說明,讓學員瞭解一學期的授課內容) | 
         
        
          週數  | 
          主題  | 
          內容簡介  | 
         
        
          1.第一週: 
              (9/11~9/16)  | 
          導論  | 
          學員自我介紹與課程介紹。  | 
         
        
          2.第二週: 
              (9/18~9/23)  | 
          慈濟: 人文與社區課程之一  | 
          1. 慈濟精神,2. 社區關懷  | 
         
        
          3.第三週: 
              (9/25~9/30)  | 
          
               慈濟: 人文與社區課程之二  | 
          3. 環保修行,4.國際關懷  | 
         
        
          4.第四週: 
              (10/2~10/7)  | 
          
               慈濟: 人文與社區課程之三  | 
          5. 社區人文重建,6.如何運用慈濟精神來從事青少年的教育與輔導  | 
         
        
          5.第五週: 
              (10/9~10/14)  | 
          慈濟: 人文與社區課程之四  | 
          7. 參觀訪問,8. 實習  | 
         
        
          6.第六週: 
              (10/16~10/21)  | 
          佛光: 佛教與心靈開拓之一  | 
          1. 佛光會的概況與佛光學  | 
         
        
          7.第七週 
              (10/23~10/28)  | 
          佛光: 佛教與心靈開拓之二  | 
          2. 佛教音樂與拜懺,3.禪坐  | 
         
        
          8.第八週 
              (10/30~11/4)  | 
          佛光: 佛教與心靈開拓之三  | 
          4. 佛學與心靈開拓  | 
         
        
          9.第九週 
              (11/6~11/11)  | 
          89學年度第一學期<期中課程博覽會>  | 
         
        
          10.第十週 
              (11/13~11/18)  | 
          
               佛光: 佛教與心靈開拓之四  | 
          5.佛教與傳統文化,6. 佛教與當代文化  | 
         
        
          11.第十一週 
              (11/20~11/25)  | 
          三清: 道教文化研究之一  | 
          道教文化之體驗與觀摩  | 
         
        
          12.第十二週 
              (11/27~12/2)  | 
          三清: 道教文化研究之二  | 
          道教文化之體驗與觀摩  | 
         
        
          13.第十三週 
              (12/4~12/9)  | 
          三清: 道教文化研究之三  | 
          道教與傳統文化、道教與當代文化  | 
         
        
          14.第十四週 
              (12/11~12/16)  | 
          傳統宗教之當代人文應用之一  | 
          應用篇: 佛教之應用於心靈輔導與人文重建  | 
         
        
          15.第十五週 
              (12/18~12/23)  | 
          傳統宗教之當代人文應用之二  | 
          應用篇: 道教之應用於心靈輔導與人文重建  | 
         
        
          16.第十六週 
              (12/25~12/30)  | 
          傳統宗教之當代人文應用之三  | 
          應用篇: 其他宗教之應用於心靈輔導與人文重建  | 
         
        
          17.第十七週 
              (1/1~1/6)  | 
          傳統宗教之當代人文應用之四  | 
          應用篇: 其他宗佛教之應用於心靈輔導與人文重建  | 
         
        
          18.第十八週 
              (1/8~1/13)  | 
          89學年度第一學期 期末班級聯誼週  | 
         
        
          六.課程進行方式與教學方法:
            
                1. 演講與錄影帶教學 
              
                2.參觀訪問與實習實作   
             | 
         
        
          | 七.成績評量標準:(社大評量方式通常以優等/通過/未通過來表示,標準則由教師自訂)
             
             | 
         
        
          | 八.推薦書目:(約1∼3本,請說明其用途為教科書或參考書籍)
            ?人的宗教?,台北,立緒出版社
               李孝本, ?佛學入門?,台北,長春樹書坊 
             | 
         
        
          九.選課要求:(請註明清楚對學員選修該課程的優先或必要要求條件,以利教學的進行)無  | 
         
        
          十.預定招生人數:(一般人數為40人,因為預算的關係,請先預估最大人數規模)50人  | 
         
        
          十一.收費:(請註明課堂教學所需添購教材/教具之費用) 
              社會1400元  | 
         
        
          | 
               十二.是否開放旁聽: 口開放  
                備註:   口不開放 備註:
             | 
         
        
          十三.教學設備:(如投影機或幻燈機等)  | 
         
        
          | 
               十四。教師願意開放給學員或其他教師的聯絡方式﹔(例如e-mail或電話 ….)
             | 
         
       
      
      註: 
      
        - 有意願開設89學年度課程之教師,填妥此表後,在5/20之前MAIL至文山社區大學  
          陳媛琳收,送交教學研究會議審核。
 
        - 
          
89學年度第一學期開學日為9月11日星期一,課程遇國定假日放假,需擇日補課或延後一週結束。(國定假日如左:中秋節9月12日星期二;行憲紀念日12月25日星期一;元旦1月1日~1月2日星期一/星期二)    
         
       
        文山社區大學教學研究會 秘書陳媛琳/陳郁玲
      電話:(02)2234-2238分機16/18 
      傳真:(02)2234-2217 
      e-mail:tcumail@ms39.hinet.n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