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am Solo-Man. I like solo.

[b87 著作摘要]


這本書的主旨是在探討宗教、政治以及知識體系三者之間的互動關係。
在第一章裡,我先從西方思想史中作一個反省,並且進一步地作為中國
情形的對照。很有趣的是,我們發現,國家信仰與宗教信仰之間有一種
互相消長的關係。這兩把劍彼此爭雄。而在這個鬥爭的過程中,知識體
系也扮演了一個重要的角色。尤其是信仰國家的知識體系,幾乎少有例
外地都明白表示,宗教應該要作「乖寶寶」,並且要以「綿羊式」
(sheep pattern)的「柔和謙卑」,來動員及支持權力與社會結構。而信
仰宗教的知識體系則因時代情勢的不同分成兩條路線。一條是 Augustine
以及 Aquinas 的路線,他們不要作乖寶寶,他們以「牧長式」(shehperd
pattern)的關懷與監督,來抗衡及批判權力與社會結構。另一條是
Luther 以及 Calvin 的路線。他們因為需要國王的保護,也為了避免宗教
的政治化,因此,他們讓精神之劍重返天界。

在中國的情形又如何呢?在第二、三、及第四章裡,我們分別從歷史的
過程、言論的內容以及政治的層面來考察近代的反對基督教運動。我們
發現,中國的知識體系幾乎是一面倒地主張國家信仰,而知識體系也在
政治化的情形下,都要求宗教作乖寶寶,並且以綿羊式的柔和謙卑,來
動員及支持權力與社會結構。與西方的情形有所不同的是,西方還曾出
現一種強而有力的牧長式的政教關係,而中國則從來沒有。在這樣的前
提下,無論是傳統儒家的宗教批判,或是近代新思想、反資本及反帝國
主義以及三民主義的宗教批判,都可以詮釋為知識或政治權貴份子的一
種正統地位的鬥爭。基督教則被當作異端或刁民來處理。從思想與義理
上來說,無論是儒家、新思想、反資本、反帝國主義或是三民主義,與
基督教之間不應該有那麼大的歧見,而且有許多可以互相會通之處。但
就政治利益上來說,則完全不同了。事實上,近代中國的排外主義,其
起因就是覺得外國人的那一套文化威脅到了中國人的正統。

本書在中國部分的討論是以一九二零年至一九二八年為焦點,在第二章
中,我分四個高潮期來簡扼地說明了這段歷史。在第三章中,我分科學
的、藝術的、人文的以及歷史的四個取向,來歸納胡適、陳獨秀、吳稚
輝、王星拱、李石曾、李璜、余家菊、陳啟天、蔡元培、朱執信、曾慕
韓、周太玄、梁啟超……等的反教言論。第四章則可以說是結論。從整
個歷史過程以及言論內容,來作一個政治層面的考察。


返回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