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資訊 [西洋政治思想史] (History of Western Political Thought)(大三必選修,上下學期共四學分) 課程綱要:政治研究之歷史極其久遠,而在其漫長之歷史發展過程中,亦在不同的時代留下諸種不同類型及取向的實踐智慧(phronesis)。本課程一方面是關於西方政治研究之知識發展的歷史考察,另一方面則試圖協助學習者同過往的偉大心靈進行對話和交鋒,俾使學習者有機會去深化及擴展自身之心靈視野,從而能夠以更恢宏之襟懷來理解及思索群體生活。本課程以西方政治思想家為主軸,並著重歷史背景對於思潮形塑之影響,歷年來講授之重點為:哲人派、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希臘化世界與羅馬時期之政治理念、中世紀基督教政治思想、自然法傳統之傳承與自然權利觀念之孕生、馬西流、馬基維利、霍布斯、洛克、盧梭、邊沁、詹姆士.彌爾、約翰.彌爾、美國建國初期之政治理念等。惟實際講授範圍仍依各該學年之上課進度而有所彈性調整。除了以思想家為主軸外,本課程亦在相關部分對主權、自由、正義、正當性、平等、民主、權利等政治理論之核心概念加以闡釋。 [歐洲近代政治思潮] (Modern European Political Thought)(大四、大三選修,共三學分) 課程綱要:考量到學習成效與學習負荷的適度平衡,本課程包括兩個主要構成部分:「政治思想」和「聚焦在電影文化的素質教育」。(A)「政治思想」這一部分係是西洋政治思想史的延伸課程,該部分旨在析論近代歐洲之代表性政治思想家,並探討其對現代世界之形塑的觀察和影響。該部分擬從下列思想家中挑選五至七位進行講述:莫爾(Thomas More)、曼德維爾(Bernard Mandeville)、孟德斯鳩(Charles Montesquieu)、盧梭(Jean-Jacques Rousseau)、柏克(Edmund Burke)、潘恩(Thomas Paine)、邁斯特(Joseph de Maistre)、貢斯坦(Benjamin Constant)、托克維爾(Alexis Tocqueville)、黑格爾(G. W. F. Hegel)、馬克思(Karl Marx)、韋伯(Max Weber)、尼采(F. Nietzsche)、傅柯(Michel Foucault)等。 (B)「聚焦在電影文化的素質教育」這一部分則旨在透過電影之鑑賞擴大藝術品味的包容性,以及培養更多元的文化嗅覺。本課程擬觀賞及研討之電影主要為歐美日之藝術電影,以及其他的有其獨特美學意境或歷史意涵之電影。惟實際安排之內容,則依各該學年之上課進度而有所彈性調整。 [民主理論研究] (Seminar on Democratic Theory)(博碩士班選修,共二學分) 課程綱要:本課程以民主進程的諸內在難題為考察重點,透過研讀及討論俾期增進修習者對民主理論的整體理解。本課程各周擬研討之論文包括了<商議式民主與民主想像>(許國賢)、<民主的政治成本>(許)、<少數權利與民主>(許)、<平等與自由主義民主>(許)、<寬容理念的形塑及其當代問題>(許)、<代表與議會政治:一個政治思想史的探索與反省>(張福建)、<文明的提昇與沉淪:彌爾、嚴復與史華茲>(張福建)、<參與和公民精神的養成:彌爾《代議政府論》的一種解讀>(張福建)、<強勢民主:新時代的政治參與>(郭秋永)、<柯靈烏《新利維坦研究》(二):野蠻與宗教>(陳思賢)、<個人自由、公共權威與政治社群:區克夏式之自由主義理據>(陳思賢)、<民主與節制>(許)、<政治平等的再考察>(許)、<民主統治與防衛式人民主權>(許)、<多元主義與民主>(許)、<三種自由觀再探>(許)、<民主生活與公共利益>(許)、<好的政體與民主>(許)、<政治民主之後的人道任務>(許)、<儒家政治思想的構造及其轉進>(徐復觀)、<幽暗意識與民主傳統>(張灝)等。 [當代各種主義] (Contemporary Isms; Contemporary Ideologies)(大三、大四選修,上下學期共四學分) 課程綱要:無論一個行動者本身是否有著充分的自覺,事實上,個人和集體的行動都受到諸多「理念的體系」(system of ideas)的影響。本課程旨在使學習者更好地理解這些影響人們之行動的理念的體系或政治意識型態,以期提高分析及解讀群體生活之內在脈絡及核心問題的能力。本課程歷年來之探討範圍主要包括:自由主義(liberalism)、保守主義(conservatism)、資本主義(capitalism)、社會主義(socialism)、女性主義(feminism)、民族主義(nationalism)、生態主義(ecologism)、無政府主義(anarchism)、法西斯主義(fascism)、民粹主義(populism)、後現代主義(postmodernism)等。惟實際講授範圍仍依各該學年之上課進度而有所彈性調整。
[文藝與政治] (Art and Politics)(大三、大四選修,共 三學分)課程綱要:在愈是講求速度的科技時代,以悠緩沉澱和深層積累為特質的人文素養就更形必要。更好地具備了有深度、有品味的人文素養,才足以使人有能力去和人類文明進行跨越時空的對話,並在此一對話過程中,以更寬闊的視野和更開朗的胸襟,尋求自我的安頓之道及思索群體生活的本質。本課程係以電影與戲劇的欣賞、閱讀及研討之方式而展開,修習者應具備主動參與之意識。本課程係屬素質教育之一環,其目標在於協助修習者更好地提高其人文興味,以及對於不同文化的理解與關注。 本課程擬欣賞及討論之電影包括下列導演之作品:[瑞典]柏格曼(Ingmar Bergman)、[西班牙]布紐爾(Luis Bunuel)、[西班牙]阿莫多瓦(Pedro Almodova)、[印度]薩提雅吉.雷(Satyajit Ray)、[希臘]安哲羅普洛斯(Theo Angelopoulos)、[義大利]狄西嘉(Vittorio de Sica)、[伊朗]阿巴斯(Abbas Kiarostami)、[法]侯麥(Eric Rohmer)、[法]路易.馬盧(Louis Malle)、[德]溫德斯(Wim Wenders)、[法]楚浮(Francois Truffaut)、[美]伍迪.艾倫(Woody Allen)、[土耳其]努里.錫蘭(Nuri Bilge Ceylan)、[日]小津安二郎、[日]黑澤明、[日]成瀨巳喜男、侯孝賢、楊德昌、張藝謀、賈樟柯、婁燁。 戲劇文本閱讀部分則包括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劇作《科利奧蘭納斯》(又譯《英雄叛國記》)、《居里厄斯.凱撒》(又譯《凱撒遇弒記》)、《理查三世》,以及古希臘悲劇作家索福克勒斯(Sophocles)的《奧狄浦斯王》等。各學期之實際研討內容均依當時情境而有所調整。 [中國大陸文化狀況] (Cultural Condition in Modern China) (大四、大三選修,共三學分) 課程綱要:本課程旨在研討中國大陸新時期(即1970年代末年代末葉以降)之文化景觀,尤以文學及電影為關注之重點。希望通過對於中國大陸現代文化面貌的更多的理解,而得以進一步豐富觀察中國大陸的眼界及視角。本課程擬討論之文學作品包括了汪曾祺(1920-1997,江蘇高郵)、阿城(b.1949,北京市)、北島(b.1949,北京市)、李銳(b.1950,四川自貢)、史鐵生(1951-2010,北京市)、韓少功(b.1953,湖南長沙)、陳村(b.1954,上海市)、莫言(b.1955,山東高密)、王安憶(b.1954,福建同安)、方方(b.1955,江西彭澤)、遲子建(b.1964,黑龍江漠河)、喬葉(b.1972,河南修武)、蘇童(b.1963,江蘇蘇州)、郭文斌(b.1966,寧夏西吉)、魏微(b.1970,江蘇淮安)、徐則臣(b.1978,江蘇東海)等人之作品。本課程擬研討之電影包括了賈樟柯(b.1970)<三峽好人>、<二十四城記>、<天注定>,張藝謀(b.1951)<大紅燈籠高高掛>、<一個都不能少>、<山楂樹之戀>、<歸來>、<我的父親母親>,王小帥(b.1966)<日照重慶>、<十七歲的單車>,顧長衛(b.1957)<孔雀>,陳凱歌(b.1952)<霸王別姬>、<和你在一起>或<搜索>,田壯壯(b.1952)<藍風箏>,姜文(b.1963)<陽光燦爛的日子>或<鬼子來了>,馮小剛(b.1958)<唐山大地震>,趙薇(b.1976)<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婁燁(b.1965)<推拿>、<頤和園>或<蘇州河>,王全安(b.1965)<圖雅的婚事>,刁亦男(b.1969)<白日焰火>或<制服>,程耳(b.1976)<羅曼蒂克消亡史>,畢贛(b.1989)<路邊野餐>等片。 [亞洲電影與政治](Asian Cinema and Politics)(大四、大三選修,共三學分) 課程綱要:在全球化的時代,更多地理解周遭世界的多樣性和複雜性,方能形塑更寬闊的視野以及更具包容性的胸懷。本課程旨在以電影為文本,分析與探討亞洲鄰近國家之文化與政治,俾使修習者得以深化全球化格局下所必須之多元文化素養。當前之亞洲電影整體呈現蓬勃向上之趨勢,商業導向固為主流,但作者電影、藝術電影生機仍在。透過電影進行之觀摩,除電影本身之藝術及技術意義外,亦得以藉之觀照省察各該國之文化、政治、社會面貌,從而構成一種軟性的社會及政治考察(a soft social and political observation)。本課程擬探討之電影包括了下列導演之作品:(日本)小津安二郎、黑澤明、市川崑、今村昌平、是枝裕和、成瀨巳喜男、伊丹十三、小林正樹、青山真治、北野武、小栗康平、(韓國)李滄東、林澤權、金基德、洪尚秀、李胤基、(伊朗)阿巴斯、法哈蒂、帕納希、馬克馬巴夫、(泰國)韋拉斯塔古、(印度)薩提雅吉特.雷、米拉.奈兒、(土耳其)策蘭、卡普拉諾古魯、(越南)陳英雄、(菲律賓)狄亞玆、(新加坡)陳哲藝、(柬埔寨)潘禮德、(香港)王家衛、許鞍華。惟實際之進度與內容,則依各該學期之安排而定。
各課程參考資料 (向下捲動查看) [中國大陸文化狀況] 參考資料一 >>> 中文作家檔案 (PDF檔) [中國大陸文化狀況] 參考資料二 >>> 2012/13學年研討進度
[文藝與政治] 參考資料 >>> 2006/2007 及 2004/2005 學年閱讀討論進度 2006/2007 學年上學期
2004/2005 學年上學期
2004/2005 學年下學期
[西洋政治思想史] 參考資料一 >>> 西方思想人物年表 (PDF檔)[西洋政治思想史] 參考資料二 >>> 西洋政治思想史近年講授範圍。 2011/12 學年:蘇格拉底、柏拉圖、馬基維利、霍布斯、洛克、斯賓諾莎、盧梭、邊沁、詹姆士.彌爾、約翰.彌彌。2004/05 學年: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希臘化時期政治思想概論(斯多亞學派、波利比亞斯、西塞羅)、馬基維利、霍布斯、洛克、盧梭。2002/03 學年:馬基維利、洛克、盧梭、美國建國初期的政治理念、邊沁、詹姆士.彌爾、約翰.彌彌、蘇格拉底、柏拉圖。[西洋政治思想史] 參考資料三 >>> 西洋政治思想史一般性參考書目 George
Klosko, History of Political Theory, 2 Vols., Fort Worth: Harcourt Brace
College Publishers, 1993 & 1995. Steven Smith, Political Philosophy,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12. John
Morrow, A History of Political Thought: A Thematic Introduction, New
York: 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 1998. Michael
Rosen & J. Wolff eds., Political Thought, Oxford: Oxford UP, 1999. John
Plamenatz, Man & Society, revised edition, 3 Vols., London: Longman,
1992. Leo
Strauss & Joseph Cropsey eds., History of Political Philosophy, 3rd
edition, Chicago: Univ. of Chicago Press, 1987. George
Sabine & Thomas Thorson eds., A History of Political Theory, 4th
edn., Fort Worth: Harcourt Brace College Publishers, 1973. Richard
Bellamy & A. Ross eds., A Textual Introduction to Social and Political
Theory, Manchester: Manchester Univ. Press, 1996. David
Miller et. al. eds., The Blackwell Encyclopaedia of Political Thought,
Oxford: Blackwell, 1987. J.
S. McClelland, A History of Western Political Thought, London: Routledge,
1996. Janet
Coleman, A History of Political Thought, 2 Vols., Oxford: Blackwell,
2000. Michael Oakeshott, Lectures in the History of Political Thought, Exeter: Imprint Academic, 2006. Alan Ryan, On Politics: A History of Political Thought from Herodotus to the Present, London: Penguin, 2012. 鄒文海,西洋政治思想史稿,台北:鄒文海先生獎學基金會。 陳思賢,西洋政治思想史,台北:五南圖書公司。 許國賢,個人自由的政治理論,北京:法律出版社。 G.
Sabine著,西洋政治思想史,台北:桂冠圖書公司。 J. S. McClelland著,西洋政治思想史,台北:商周文化。 [當代各種主義] 參考資料二 >>> 當代各種主義一般性參考書目 Terence Ball & Richard Dagger, Political Ideologies and the Democratic Ideal, 3rd edition, London: Longman, 1999. Terence
Ball & Richard Dagger, Political Ideologies and the Democratic Ideal,
New York: Harper Collins, 2010. Terence
Ball & Richard Dagger, Ideals and Ideologies: A Reader, New York: Harper Collins, 1995. Andrew
Heywood, Political Ideologies: An Introduction, London: Macmillan, 1992. Andrew
Vincent, Modern Political Ideologies, West
Sussex: Wiley-Blackwell, 2010.. Roy
Macridis, Contemporary Political Ideologies, New York: Harper Collins,
1992. Ian
Adams, Political Ideology Today, Manchester: Manchester UP, 2002. Robert
Eccleshall et. al., Political Ideologies: An Introduction, 2nd
edition, London: Routledge, 1994. M.
A. Riff ed., Dictionary of Modern Political Ideologies, Manchester:
Manchester UP, 1987. Iain
McLean ed., Oxford Concise Dictionary of Politics, Oxford: Oxford UP,
1996. Andrew
Vincent ed., Political Theory: Tradition & Diversity, Cambridge:
Cambridge UP, 1997. David
Miller et. al. eds., The Blackwell Encyclopaedia of Political Thought,
Oxford: Blackwell, 1987. 浦薛鳳,現代西洋政治思潮,臺北:正中書局。 張明貴,當代政治思潮,臺北:風雲時代出版社。 許國賢,倫理政治論,臺北:揚智文化公司。 許國賢,財產與政治,臺北:桂冠圖書公司。 許國賢,個人自由的政治理論,北京:法律出版社。 海伍德,政治的意識形態,台北:五南圖書公司。 Adam Lent 編,當代新政治思想,臺北:揚智文化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