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與二十一世紀管理

 

導論

                                          賴賢宗

               

 「禪與管理」在歐美日是一個常被研究課題,而中文世界的相關研究則相對稀少。東西大學的創辦人成中英教授曾指出禪與管理的相關性:

 

禪與管理功能的結合運用,可以說是將形上哲學,以形而下的實務加以體現,其實任何理

論哲學都不能沒有實證,而任何實務也不能沒有更高層次的理論本體為基礎,否則便流於

空泛、俗套。 [1]

 

簡言之,禪的哲學與管理實務的結合是一種微妙的互補,在歐美日的企管界和禪學界有許多研究成果。我在此文中闡釋:  這一禪與管理的結合使得管理實務得以彰顯禪的大用,若能在管理中表現禪的精神,管理實務中的企業人在下列情意智的三個層面皆有精益求精的表現,亦即在 (1) 工作 EQ  (「職場工作上的情緒智力」的層面) (2) 管理行動的意義實現的自我開拓和超越以及 (3) 無我和真我的企業倫理的三個層面皆能有日日是好日的實踐,歐美對於禪在日本的企業體的上述三點的實踐,表現了極大的興趣,他們的研究較著墨於日本禪對於日本企業在企業人的自我管理上的運用,例如坐禪對管理者和企業員工的影響,而較少能從文化的和意義實現的角度去研究。

 

我認為除了歐美日所強調的坐禪對企業員工的影響之外,從文化的和意義實現的角度去研究, 禪的觀照也提供企業人在從事決策及其他管理行為之時的更為有效的方法, 得以跳脫習慣性,發揮西蒙 (H. A. Simon) 所強調的在「有限理性決策模式」中的「直覺」 [2] 。就此而言,禪有向上超越、向下切入、對外透視、對內淨化及左右逢源的五種作用,激發創造力的思考,把握決策行動所涉及事態的動態全體性,並堅持達成企業體和企業人自己的超越和開拓,筆者在這裡的論述是繼承了成中英的C理論的中國的管理哲學 [3] ,而在禪的管理哲學上,更有所發揮 。這種禪觀的靈活性和全體性,符合過去二十五年來的管理學研究的「系統研究途徑」(systems approach) 和「權變研究途徑研究途徑」(contingency approach) 的發展 [4] ,因此,禪觀的練習有助於管理的系統思維和權變思維。

 

本課程的目的:

   (1) 釐清管理學、管理哲學及禪的管理哲學的基本定義與內涵。

   (2) 闡釋禪與管理的研究在企業人的管理行為方面的主要課題與研究現況: 1. 工作 EQ  (「職場工作上的情緒智力」的層面) 2. 管理行動的意義實現的自我開拓和超越以及3. 無我和真我的企業倫理的三個層面。

(3) 說明坐禪對管理者和企業員工的影響。

(4) 就成中英的C理論的發揮而言: 發揮成中英的C理論的中國的管理哲學,從C理論出發,而在禪的管理哲學上,更有所開展。著重於禪的文化意義的詮釋,以曹洞宗的五位思想為主要研究對象。

(5) 就管理學的決策理論而言: 發展一套和西蒙 (H. A. Simon) (1987) 所強調的在有限理性決策模式中的「直覺」相合的禪觀理論,以及和管理學研究的「系統研究途徑」(systems approach) 和「權變研究途徑研究途徑」(contingency approach) 的發展相合的禪式管理決策的理論。

   (6) 企業組織的創新而言: 闡釋聖吉 (Peter M. Senge) 所說的企業創新的五項修練與禪觀在此一課題上的可能運用。

 

在當前世界環境與歷史境況中,哲學研究工作者和管理學變遷者必須面對價值變遷的挑戰,科技和資訊的全球化,一方面創造了多元化的全球社會和新的理性觀,二方面共識的危機、規範的失落、倫理價值的淪喪、情感生命的漫無所歸也衝激著新社會,也衝擊著當代社會中的企業倫理與管理。對此一價值變遷,吾人所應具備之基本認識。此可分為兩點:

 

首先,今日世界在科技及資訊方面,已有明顯之全球化(globalization)趨勢。但在文化意識、價值觀念及人生取向方面,則展現一種「虛無化」的文化危機,這種虛無化的危機實以近代的「理性批判」和「合理性危機」啟其端,對理性及自我的虛無觀點,實已引起文化意識的自身否定(self-negation),呈現了世界性的文化危機。表現在哲學界,則我們看見「哲學之終結」的論調出現。面對這樣的大環境,哲學研究者必須面對世界性的危機,擔承哲學重建的歷史使命。本文未及處理近現代的「理性批判」和「合理性危機」所衍生的文化危機的問題,本文僅就曹洞禪的五位思想所蘊含的真理觀及其在管理和企業倫理上的運用,闡明禪如何回應當代社會的價值失落之後所衍生的問題。

 

其次,處理哲學問題,需要觀念的資源。勞思光指出: 就此時此地的哲學研究者而論,當選定論題,從事研究,要對世界哲學的未來有所貢獻時,自然不應忽視我們的文化中所累積的智慧資源;然而,重視傳統並不意味著拘執於傳統,運用傳統智慧必須運用選擇提煉的批判原則,亦即,必須先提煉出那些不受特定社會歷史脈絡約制的「開放成素」,然後方能在跨文化哲學 (interkulturelle Philosophie) 之對比當中,將傳統智慧進一步注入到世界性的哲學中 [5] 。以期有助於克服危機,開創哲學的新紀元,回應當代價值變遷的挑戰。

 

本書除第一章之外分為下列各章:

   

第二章  管理學與管理哲學

第三章  禪與自我管理: 意義實現、工作EQ與禪

第四章  禪與企業管理

    第五章  禪與企業倫理  

    第六章  從「多元化」與「全球化」到「跨文化管理」

第七章  禪與跨文化管理

 

在第二章中,我釐清管理學、管理哲學及禪的管理哲學的基本定義與內涵。

 

在第三章我探討管理實務中的企業人在下列情感和理性的兩個層面如何能從禪與禪式管理當中獲益,亦即在 (1) 工作 EQ  (「職場工作上的情緒智力」,的層面) (2) 管理行動的意義實現的自我開拓和超越 (以上第三節所探討)

 

在第四章中,我探討「禪與企業管理」的課題,我在此發揮了成中英的C理論的中國的管理哲學,而使之在禪的管理哲學上,更有所開展。我藉由對曹洞禪的五位思想的解說,提供一套和西蒙所強調的在有限理性決策模式中的「直覺」相合的禪觀,以及和管理學研究的「系統研究途徑」(systems approach) 和「權變研究途徑研究途徑」(contingency approach) 的發展管理學研究的「系統研究途徑」(systems approach) 和「權變研究途徑研究途徑」(contingency approach) 的發展相合的禪式管理決策。復次,我討論了禪與企業倫理的課題,在此討論在無我和真我的企業倫理的層面等個方面,禪與禪式管理如何開拓企業管理的生命。

 

    第六章討論「從多元化與全球化到跨文化管理」。第七章討論「禪與跨文化管理」。討論了當代的多元論文化的時代特色,以及當代所需要跨文化管理,禪彰顯了一內涵二的思維模式,所以相較於二構成一和一統全局的思維模式,禪更適合於從事跨文化溝通與管理。

 

    現代管理是以西方的理性觀發展起來的,在當代的全球性的合理性危機及其價值變遷的危機當中,西方理性機制若能與中國傳統文化融合,發展出中國的當代管理學與管理哲學,那麼,理性的中國化,將在管理的領域,提供當代西方的「第二種理性」的追求一個新的可能性,挽救近現代以來的合理性危機及其相關的文化難題,也將在管理的領域,彌補中國文化的現代理性之開出的不足的問題。

 



[1] 成中英,«C理論: 易經管理哲學»1995年,東大圖書公司,台北,第103頁。

[2]   H.A.SimonAdministrative Behavior;張志育著«管理學»,台北,1999,前程企業管理公司,頁180-183 鄧振源,<自在管理的基礎: 觀>,華梵學報第四卷第一期,1997,頁75-80,此處關於H.A.Simon 的討論參見第77頁。

[3] 成中英曾略論禪的管理與C理論的關係,「禪的管理則是管理自我、提升自我,使自己能提得起、放得下,內外兼顧、左右逢源,這也就是富於動力、與日俱新的《易經》管理」,參見成中英,«C理論: 易經管理哲學»103頁。

[4] 陳明杰譯,DonnellyGibsonIvancevich «管理學» (Fundamentals of Management) 一書,台北,1998,前程企業管理公司,第23-26頁。

[5] 勞思光,<對於如何理解中國哲學之探討及建議>,收於 «思辯錄: 思光近作集»,頁1-37,此處的相關討論,參見頁10;關於開放成素的問題,另請參見勞思光,<儒學之開放性問題>,華梵大學第三次儒佛會通學術研討會,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