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詮釋學作者: 賴賢宗

目錄

自序

第一部分 道家的本體詮釋學: 老子與海德格
1.本成 (Ereignis) 與有無玄同: 論海德格爾思想的「轉折」與老子的有無玄同

2.本體詮釋與中國哲學研究方法的省思: 以老子為例

3.王弼「貴無以為用」的體用論之重檢與老子哲學的本體詮釋

4.謝林的老子哲學詮釋與海德格的思想轉折: 東西哲學跨文化溝通之一例

5.海德格與西谷啟治論虛無主義

第二部分 道家的象徵詮釋學: 丹道理論的當代詮釋
1.《太乙金華宗旨》教義形象的變遷與丹道理論的當代詮釋


2. 宋常星《道德經講義》與丹道的象徵詮釋


3. 太極圖、河圖與丹道修煉的象徵詮釋學


4. 全真道的三教會通與養生

附錄: 海德格爾與道家思想的跨文化溝通的現有研究之考察

 

儒家詮釋學 作者: 賴賢宗
 目錄

自序

1. 成中英的本體詮釋學與易學體用論


2. 易學體用論的反思: 論熊十力到成中英的易學詮釋發展與儒佛會通


3. 台灣當代新儒家哲學之研究與本體詮釋


4. 唐君毅論儒家的精神性之本體詮釋


5. 熊十力論性覺與性寂及體用哲學在儒佛會通上的涵義


6. 李二曲的體用全學與其儒佛會通之涵義


7. 論劉蕺山「心之性情」反對朱子「心統性情」的理論根據


8. 朱子哲學論易體與心統性情的交涉及劉蕺山的心之性情說對此的批評

附錄: 成中英哲學思想的發展與意義 

佛教詮釋學

目錄

自序
第一部份 論佛教詮釋學之成立根據、意義與相關研究

第一章佛教詮釋學的重省
─論佛教詮釋學的意義、相關研究與主要論題/3

  1. 佛教存有學與佛教詮釋學的意義與其疑難之重省/4
  2. 論佛教詮釋學的相關研究/8
  3. 佛教之本體詮釋學的基本論題/15
  4. 佛學詮釋學的重要性/18

結 論

第二章 當代如來藏思想的諍議與佛教詮釋學
印順之後的如來藏說諍議之評議/26
導? 論/26

    1. ?詮釋衝突:如來藏說之諍議與詮釋衝突的解決/29
    2. ?林鎮國《辯證的行旅》的解構思想與兩種詮釋學觀點下的如 來藏思想批判/41
    3. ?評蔡耀明的“內部建構”的佛學研究法/46

結 論

第二部份佛教詮釋學的三個環節: 佛教存有學、知識論和實踐論

  1. 天台佛學的詮釋學與人間佛教的哲學反思

─佛教詮釋學三環節之一/63
導 論/63

  1. 對人間佛教思想與中國佛教的本體詮釋的反省與未來發展的? 前瞻/64
  2. 漢傳佛教的思想特色:以智顗天台佛學的三諦說之思想創造為例/66
  3. 中國哲學的本體詮釋之根源: 古代中國思想的共通的「三」的思想模型/70
  4. 論佛教詮釋學對於詮釋學與佛學研究之意義/72
  5. 天台佛教的本體詮釋學的三個環節/80

結 論 融合與對話:走向未來的佛教詮釋學與人間佛教在二十一世紀的實踐/90

 

  1. 禪的佛教詮釋學與世界倫理

─(佛教詮釋學三環節之二)/96
導論/96

  1. 漢斯. 昆的世界倫理構想及其綱領/97
  2. 《楞伽經》論如來禪與如來藏藏識: 禪的本體詮釋學與超存有學/102
  3. 「指月之喻」的禪的本體詮釋的三個環節/107
  4. 禪的倫理學與世界倫理/112

結 論 走向佛教與基督教對話的世界倫理之建構/119

  1. 淨土信仰論之詮釋: 世親、曇鸞與親鸞之迴向思想

─佛教詮釋學三環節之三/122
導 論/122

  1. 迴向、轉變與轉依的理論關連: 迴向說的佛教詮釋學意涵/125
  2. 大信心即大佛性即如來: 淨土信仰的佛教詮釋學/134

結 ?論/155

第三部份 佛教詮釋學的應用

  1. 佛教的空與基督教哲學

──基督教哲學與佛教哲學之對話的一個當代反思/161
導? 論/161

  1. 空的哲學基督教與佛教的對話/163
  2. “空”之體驗、佛性論與虛無主義的克服/168
  3. 佛教與基督教的宗教對話的本體詮釋進路:一個佛教與基督教對話的理論模型之試探/173
  4. 禪的哲學與基督教的“自我中心性”、“終末論”以及“罪”問題之會遇/183

結? 論 /195

  1. 人間佛教的本體詮釋學與現代性問題

─ 以太虛、印順的詮釋差異為線索/197
導? 論/197

  1. “人間佛教”的本體詮釋學—從“般若空”到“中道”到“實相”/198
  2. 從宗教社會學的觀點論現代佛教所提倡的“人間佛教”/205
  3. 從“表現的總體性”和“結構的總體性”看太虛大師與印順法師“人間佛學”的理論根據的差異及其宗教社會學涵義/211
  4. 台灣/中國的現代佛教的“現代性”的哲學反思/215

結論/220

  1. 佛教意義治療學與佛教詮釋學

導? 論/223

    1. 從弗蘭克的意義治療學到佛教的意義治療學/224
    2. 佛教的心靈治療技巧與佛教意義治療學/229
    3. 佛教的意義治療學與佛教詮釋學/235

結論/242

  1. 佛教與科學

─ 論佛教科學觀與佛教心理學作為一個範例/246
導論/246

  1. 近代科學對於宗教世界觀的運用與佛教的科學觀/247
  2. 當代科學與宗教的關係的幾種模式與佛法與科學的會通/252
  3. 佛教心理學所例示的當代佛教科學觀/256

結論/263

 

目錄

自序

現象學詮釋學美學在台灣的發展
導 論/1

  1. 詮釋學現象學美學在台灣當代美學中的發展/2
  2. 詮釋學與意境美學之會通:詮釋學現象學美學在台灣當代美學的發? 展之前瞻/8
  3. 論台灣當代水墨與抽象山水的美學諍議/20

結 論/27

抽象與意境的融合: 當代書法美學的一個嘗試/28
導 論/28

  1. 草書的抽象之美與其意境美學/30
  2. 草書意境美學的意象論/36
  3. 當代意境山水與禪道草書的一些嘗試/42

結 論/48

禪藝合流與石濤畫論的禪美學
導 論/50

  1. 禪藝合流/51
  2. 禪宗的“不即不離”與禪藝合流的思想基礎/59
  3. “不即不離”在禪美學的應用/63
  4. 石濤的“一畫論”與禪的意境論美學/66

結 論/74

渾之三義與道家意境美學/77
導 論/77

  1. 老莊思想之渾的三義/78
  2. 老莊哲學之「渾」的三層義與道家意境美學的思想形成史及其體系/80
  3. “渾”的三層義、意境美學與中西比較美學/89
  4. 從渾之三義的道家美學到詮釋學美學/91

結 論/95

 

東方抽象繪畫的美學反思與意境美學/96
導 論/96

  1. 中西比較美學問題的提出與東方抽象的美學反思/97
  2. 中國繪畫的抽象畫美學之建構/99
  3. 中國繪畫的抽象畫美學的兩個延伸討論/108

結論/110

崇高美學的重檢: 康德、海德格爾和中國雄渾觀的對比研究/111
導? 論/111

  1. 美學史中的崇高 (das Erhabene,sublime) 概念/114
  2. 康德美學中的崇高/116
  3. 海德格爾的存有思想的藝術真理性的課題/122
  4. 中西雄渾觀的對比/126

結論/131

意境與抽象的融合: 當代水墨抽象藝術的美學反思/133
導論/134

  1. 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當代水墨藝術的一個範例/134
  2. 當代水墨抽象繪畫的一個美學闡釋/135
  3. 當代水墨抽象美學在抽象繪畫史中的地位之相關討論/140
  4. 當代水墨抽象繪畫與文學藝術的會通:? 以觀點理論為例/145

結論/149

海德格、詩禪一致與跨文化美學/150
導論/150

  1. 詩禪一致、意境詩學與海德格爾的存有思想/151
  2. 詩與禪的意境美學的基本內涵: 以十牛圖頌、唯識哲學、境界美學與佛教詮釋學的關係為解釋的中心/155
  3. 意境美學的系統地位與東西美學/165
  4. 劉若愚、杜國清的中國詩學的基本模型與中西比較詩學/170

結 論/176

海德格與禪道美學: 當代藝術的一些省思/178
導 論/178

  1. 海德格爾、造型藝術與禪道思想、禪畫的背景
  2. 海德格爾的思想轉折與<藝術作品的本源>跨文化溝通的藝術思想: 海德格爾與禪宗道家
  3. 海德格爾與禪宗的跨文化溝通在藝術評論上的應用: 以高行健為例

結論/198

附錄: 海德格爾與道: 海德格爾論道之原典與相關報導之中譯與注釋/200
前 言/200
第一部份 直接引用: 海德格爾討論老莊之道/203
第二部份 課題類似: 海德格爾作品、演講相通於老莊道家的課題/213
第三部份 海德格爾論東、西方思想關係/226
第四部份 關於海德格爾與中國、東方思想的關聯的報導/229

 

 

  

 

 

賴賢宗哲學宗教藝術雅集   丹道文化教育基金會   現代佛教學會  
臺北大學人文學院東西哲學與詮釋學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