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管理

 

 

第五章              禪與跨文化管理: 論包容與中道的管理精神之培養                                                      

                                              賴賢宗

.大綱

    

第一節  東西管理思維模式

第二節  領悟中道管理的關鍵: 從「縱橫、二元」到「不縱不橫、圓融」

第三節 中道管理實務舉例: 曾仕強論管理溝通

第四節  「藉由細微心來瞥見的悟境」和「禪悟」的區別: 從「文化人的禪體驗」到「解脫者的禪體驗」

結語

 

 

 

第一節   東西管理思維模式

                                                

 

專研中國管理學的曾仕強教授,在比較中國式的反S型思維方式和西方的直線型思考方式之時,其實已經涉及到者理所說的「向上一機」。曾仕強教授指出: 人類思維模式具有「二構成一」、「一統全局」和「一內涵二」、等三種方式。底下分別說明之:

 

(1) 二構成一的思維模式: 傳統邏輯的直線型思考,是一種運用排中律和機械因果律,而展出出「二構成一」的思維模式,在這裡,非黑即白,非白即黑,並且講求黑與白的精確定義。這種思維模式的優點是精確,但是其缺點是不夠靈活,而且將存在的事實簡化了。

 

 (2) 一統全局的思維模式: 一統全局的思維模式是從直線型思考方式,進一步構想籠罩全局的原理或體系,並回過頭來,根據這樣體系之中的律則所來說明現象的發生。這種思維模式的優點是具有系統性,其缺點是忽略了每一個系統都是不完美的,忽略了系統之間的差異性和跨系統之間的意義理解活動。

 

(3) 一內涵二的思維模式、三的辯證的思維模式: 像太極圖所顯示陰中有陽,陽中有陰,這就是一種一內涵二和三的辯證的思模式的圖示化,太極、陰和陽就是這裡所謂的三。我們所說的禪的向上一機的思維模式,就是要從前述的直線型思考方式到中道的反S型思維方式,也是一種人的存在根基的轉變更新,這是從二元對立的思維方式,轉化到整體靈動的中道思維方式。

 

這種從一般的二構成一、一統全局的思維模式,到中道的反S型思維方式的轉化,是一種「跳躍」,一種由微妙心印證的「悟境」。就此而言,「向上一機」是由直線型思考轉化為反S型思維方式的轉化的關鍵,超越了二構成一的思維模式和一統全局的思維模式的思考模式的侷限性,這是掌握到中道管理的精神內涵的關鍵,使得管理思維更具有靈活性和全體性。因此,想要掌握中道管理的精神內涵、深入中國式管理的精神內涵,不可以不瞭解「向上一機」,不可以不體驗「向上一機」。

 

在全球化和本地化的對立之中,一方面,我們怎樣具有全球化的眼光來審視當代文化的課題,使全球化不會淪為同質化和一體化,避免在地的文化異化成為被宰制的慾望對象。另一方面,我們能夠尊重文化的多元性,具有本土意識來回應全球化,在普遍化的脈動之中建構多元文化的意義脈絡 [1] 。在全球化和本地化的對立之中的課題之上,我主張進行跨文化溝通,使得全球化和本地化成為互補融合的進步力量,發展良性的多元化。在這裡,揚棄二構成一的思維模式和一統全局的思維模式,而採用適合於跨文化溝通的一內涵二的思維模式、三的辯證的思維模式是非常重要的。

 

東方的中道文化 (例如佛教與儒家皆強調中道、中庸之道),具有開放性、包容性和融合性,具備跨文化溝通和跨文化管理的潛能,底下以禪的思維模式來說明中道文化的管理哲學,說明它所包含的跨文化溝通與東西管理文化的融合的潛能。

 

禪宗以「向上一機」作為禪的悟道之門,這涉及了思維方式的改變與存在的基本體驗,因此和中道文化之管理哲學的「一內涵二」精神息息相關,表達了不同於「二構成一」、「一統全局」的思考模式。在此,向上一機不僅表達了超越與切入的精神,也表現了圓融思維模式的當下把握。本文底下探討禪宗的向上一機與中道文化之管理哲學的思維模式二者的相關性。

 

禪宗常常講「向上一機」,作為禪的功夫、悟道之門。到底什麼是「向上一機」呢?「機」是關鍵契機的意思,向上一機就是藉此而可以開悟的關鍵契機。用「向上」來形容,是因為那是向「虛空」的跳躍,勉強說是「向上」,那是一種向佛性的當下即是的跳躍,是一種人的存在根基的轉變更新。

 

「向上一機」其實與中道文化之管理哲學有很深的關係,領悟「向上一機」,可以深入中道文化之管理哲學的精神,在管理事業上大開大闔,運用之妙,存乎一心。

 

第二節  領悟中道管理的關鍵: 從「縱橫、二元」到「不縱不橫、圓融」

 

 

1. 禪史上的「向上一機」

 

那麼,什麼是「向上一機」。在禪史上,以前參禪的人常常用許多問題問已經開悟的禪師,扣問「向上一機」的消息。 例如他們問「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如何?」,或問「什麼是父母未生時的面目?」,或問「什麼是支掌之聲」,都是在問這個「向上一機」的消息。禪師的回答往往是水流花開、麻三斤、庭上柏子樹等等不著邊際的事,或者施以棒喝,令之耳聾數日。.禪師的回答,看似荒繆無理,其實是要阻絕學人的污染的分別意思、阻斷直線型的二分思考方式,或者,其實是要在學人已經體驗到統一心的細心的狀態的時候,更進一步的抉擇出當中的「向上一機」。

 

那麼,禪宗的「向上一機」真的那麼沒有把柄可抓,只能隱藏在荒繆無理的言詞的後面嗎?其實,也不然,禪籍和佛經其實處處都蘊含了契入「向上一機」的口訣,只是看的人自己閉塞慧眼而已。又,禪宗的「向上一機」真的沒有修持的道次第 (方法的階梯層次) 嗎?其實,也不然,禪宗的不同公案還是表達了不同的禪修次第,尤其是曹洞禪的五位和臨濟禪的四料簡,都蘊含了禪宗修持的道次第,只在乎用的人能否巧妙運用罷了。

 

2. 契入「向上一機」與領悟中道管理的關鍵

 

這一節闡明契入「向上一機」與領悟中道管理的關鍵,說明「縱橫、二元」到「不縱不橫、圓融」之圖示。

 

    前面說,「向上一機」是由直線型思考轉化為反S型思維方式的轉化的關鍵,它是掌握到中國式管理的精神內涵的關鍵。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我們使用曾仕強教授的兩個圖 (圖一圖二),我在此再加以進一步發揮 (圖三圖四) 以說明之:

 

 

 

 

 


      圖一 直線型思考         圖二  S 線型思考: 陰中有陽,陽中有陰

 

 

 

 

 

 


     圖三   縱橫

 

 

 

 

 

 

 

 


    圖四   不縱不橫、圓融

 

    圖一說明了直線型思考,也就是二構成一的思維方式。圖二說明了反 S 線型思考,也就是中國式管理的思維模式。曾仕強認為 「圖一 直線型思考」和圖二「反 S 線型思考」,分別代表了西方和中國的管理思維,對此, «三種管理思維的交錯» [2] 一書多有闡釋。圖三說明了縱橫的思維模式,人的生命存在是活在空間性的橫攝軸和時間性的縱貫軸當中,活在而二元對立的時空之中,活在時空的固定的座標之中。圖四則說明反 S 線型思考的管理人是活在時空交融的圓融的世界之中。掌握了反 S 線型思考的管理人,也就能掌握東西管理思維模式

的精義,開展優秀的跨文化管理。

 

我們在此則擬闡釋: 直線型思考和反S型思考兩種管理思維的跨越的關鍵在那裡?與禪修的「向上一機」有何關係? 它與管理人的文化修養有何關係?中國的管理思維的「反 S 線型思考」,就管理溝通而舉例言之,這就是下文所說的「說」與「不說」二者兼顧的「一內涵二」的溝通。而「向上一機」就是「直線型思考」和「反 S 線型思考」的跨越的關鍵。

 

 

第三節  中道管理的管理實務舉例: 曾仕強論管理溝通

 

    曾仕強教授在 «三種管理思維的交錯» [3] 從不同文化傳統的管理思維模式的觀點出發,發展了中西日的比較管理學,並在 «圓滿的溝通» [4] 諸書當中,將其運用到管理學的具體問題,取得了相當的成果。

 

關於組織成員的不同思惟方式與共識形成的關係,曾仕強指出: 「組織成員的思惟方式,不外常見的三種: “一內涵二 二構成一以及 一統全局。這三種思惟方式,在組織內交相錯雜,彼此互不瞭解,……使共識更不容易建立」 [5] ,瞭解了組織成員的不同思惟方式,就在相當程度內可以尋找出協調的方法,加強共識。

 

曾仕強在管理溝通上指出「先說先死,不說也死,說到不死」的溝通原理,就是運用了他對中國管理思維模式的研究。「說到不死」的圓滿溝通,就是運用中國式的「一內涵二」的管理思維,一內涵二所含的「二」是指「說」與「不說」,「一內涵二」所追求的是「兼顧」的溝通的合理性。曾仕強說: 說到不死其實就是 說到合理的部份。合理地表達,包括 合理的說 合理的不說兩大部份」 [6] 。他又說,「說到不死,最好的方式,就是兼顧說與不說,而不執著於說或不說。兼顧的意思,其實就是 二合一」。 [7]

 

 

第四節  「藉由細微心來瞥見的悟境」和「禪悟」的區別: 從「文化人的禪體驗」到「解脫者的禪體驗」

 

    若能巧妙運用反S型思維方式,深入中道管理的精神內涵,那麼,這一方面是借助於禪修的觀照來進行中道管理,善成管理人的職責;同時另一方面也是一個匿名的禪行者。

 

「禪宗的悟」和「藉著微妙心來印證悟境」的區別在於是否這樣的體驗帶來「無漏慧」、解脫根本煩惱的智慧,如果能夠帶來後者,那麼它才是一種「禪宗的悟」。如果帶來較為徹底的解脫智慧,那麼,這是「大悟」。如果所帶來的解脫煩惱的慧力較為微弱,那麼,這是「小悟」。以禪佛教的終極目標 (徹悟) 而言,「小悟」之後,要作「保養聖胎」和「悟後起修」的功夫。而管理人的「藉著微妙心來印證悟境」,則還活在境之中,並不直接關心「無漏慧」、解脫根本煩惱的智慧的課題。

 

從「文化人的禪體驗」到「解脫者的禪體驗」,仍有著「藉由細微心來瞥見的悟境」和「禪悟」的區別,而對於一個企業禪和管理禪的實踐者而言,心靈福致,他起初所關心的事情是如何助於禪修的觀照來遂行更完善的管理,藉此實踐,進一步福致心靈,在更完善的管理的價值實踐中,他也得以體悟心靈的奧秘。最後,成為精神豐富和福慧雙修的企業禪和管理禪的實踐者。

 

就禪修來說,一般的修持法,是要體驗「細心」、「統一心」,才能進一步談到「向上一機」。一般是用數息隨息來達到這個體驗。再來,就用「參話頭」或「默照」的方式,來反聞自性,契入「向上一機」。簡言之,可以分為下列兩個階段: (1) 止觀 (一般用「數息隨息」) (2) 反聞自性的中道實相觀 (一般用「參話頭」和「默照」)。當然,「數息隨息」的方法也可以用反聞自性的方法來解說,在南傳的內觀中,就是把「隨息」的法門解說為證道的根本法門 [8] ;我們在解說「數息隨息」的方法之時,雖不採取南傳的解說方式,但是也可以賦予它解脫的實踐道的精神內涵。

 

就企業人來說,時時要集中心念在事業規畫之上,時時要觀照全局和他人的反應,如果他懂得一些禪修的原理,其實,他是時時刻刻都在作「寂寂惺惺」、「惺惺寂寂」的工作,交互運用集中和覺醒 (止觀) 兩種心靈功能,久之,會有下列兩種體驗和管理思維模式的體證,(1) 自然會體驗到這兩種功能 (集中和覺醒) 的動態平衡,體驗到「細心」、「統一心」,在這個階段的企業人,他在工作EQ (工作職場的情緒智能)、心理激勵、 心想事成的正面觀想  (如西瓦心靈術) 和意義實現的自由意志的強度和柔軟度之上,會有就佳的收穫;在這種種方面,我們有著很多的實證的例子; (2) 進一步體驗到由細微心來瞥見的「悟境」,一種掌握到「向上一機」之後的體驗成果,那麼,企業人可以得心應手的運用中道的反S型思維方式,深入於中道管理的精神內涵,成為中道管理的高手,有助於他旁通到中國文化的各項具體內涵 (哲學、藝術等等);甚至於,這樣的企業人可以體驗到禪宗的「悟」,證得解脫慧,如果他有宿慧或宿願的話。

 

 

結論

 

禪門有一句話,「從他聖解,塞自悟門」,禪悟是一種「自覺聖智」 (自己內證的智慧)。禪的方法是無法之法,一切的聖解和方法都是一種方便,讓我們回到自心,安住在自心,反聞自性,聆聽宇宙自在的聲音,如此而已。

 

既然是「從他聖解,塞自悟門」,那麼,我們怎麼開始、怎麼入門呢?莊子講過「置其滑閽,為其吻合」,過多的理智對於「向上一機」而言,帶來的只是「滑閽」(浮動的煩惱的昏暗),對於契入「向上一機」而言,我們需要的只是「為其吻合」,我們需要的是唇吻在沈默時的貼切自然的感覺,用這種沈默的唇吻、純潔的沈默直覺來契入「向上一機」。這樣,有一天,當「大道」的唇吻吻合著我們的靈魂,我們的久已安然於聖潔沈默的合著的唇,會不其然而然的爆出「與道冥合」的微笑,那時,我們會領悟到莊子說的「造笑不及排」,會心的微笑是用不著事先的 (理智的) 安排的,禪的慧心也會是如此。相信傳承禪心的迦葉的微笑也是如此。如一首禪詩所說的「此中一段風流事,只許佳人獨自知」,這是改寫世尊捻花,迦葉微笑的故事。

 

我們可以從禪之中養成跨文化溝通的人格;培養慈悲普渡的精神的全球管理領袖的才能與氣質;從空與方便的真理觀,來結合多元論哲學,來發展跨文化管理。假如企業人能領悟這篇文章所說的「向一機」的道理,明白中道管理的精神所在,並進一步能夠契入「向上一機」,迴入於企業行為的實踐當中,就能夠啟動塵塵三眛、一行三眛,成為「禪人一如」的企業禪的實行家。

 

 

 

 

 



[1] 參見王岳川,<全球化與本土化的對峙>,收於收於 «跨文化對話» 第五期,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1

[2] 曾仕強, «三種管理思維的交錯»,台北,1999,亞慶國際。

[3] 曾仕強, «三種管理思維的交錯»,台北,1999,亞慶國際。

[4] 曾仕強,«圓滿的溝通»,台北,1999,亞慶國際。

[5] 曾仕強, «三種管理思維的交錯»,頁IV

[6] 曾仕強,«圓滿的溝通»,台北,31

[7] 曾仕強,«圓滿的溝通»,頁35

[8] 南傳的內觀雖然把「隨息」的法門解說為證道的根本法門,但所依止的見,但並不採取中國佛教所發展出來的中道實相觀,而是依「四諦」起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