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評論
首頁 向上 書籍評論 電影評論 社會評論 文化評論 其他評論

I am Solo-Man. I like solo.

®

                                     為什麼台灣人不閱讀? 2002/11/15

       最近根據《天下》雜誌有關於全民閱讀的調查,台灣人平均每週花在閱讀的時間是七小時半,看書報雜誌時間平均每天不超過一小時,三成二民眾每年買書費用不超過台幣一千元,每月平均看二.八本書。
       這真是讓人覺得矛盾的現象。因為台灣社會整個高等教育急遽而大幅地膨脹,但閱讀的習慣與人口卻未能相對增
。這對於 我們台灣邁向成熟的知識社會,當然是不利的、也極具諷刺性。追究其中的形成原因,應該有三方面:
       第一、
中國人本來就欠缺一種追求文化深度的性格特質。從表面上看,我們很重視讀書和教育,但究其實,我們真正在乎的 根本只是學歷,不是學問。 前者是個人在社會中升遷與地位的關鍵,而後者只是順便的結果,可有也可無。再看看社會大眾裡最主流的價值,歸納起來大概不出以家族為核心的福、祿、壽、禧。明顯地欠缺 西方人那種對真理、美學、意義以及終極關懷的超越性。事實上,中國人自古在求知上就有很濃厚的務實取向,即使是最重視讀書的儒家,也強烈以「正德、利用、厚生」來衡量知識的價值。換句話說,知識並沒有獨立的地位,理性也從來不像西方那樣,被當作是人之所以為人的第一特徵。我們尤其不喜歡 理性思辯之類的「理論知識」,中國文化裡最發達的始終是道德格言,因為它們簡單明瞭、好學易用,也方便傳頌、流傳久遠。試問,在這樣一種膚淺現實的文化取向下,你還能指望有多少愛書、迷書、與書為友和同床共眠的社會風氣呢
        第二、台灣整個捲入社會中巨大的生存競爭的洪流,而在沉重的壓力和忙碌中,
我們實在沒有靜下來讀書的時間和心情。 但許多西方人 卻有一種堅持,就是即使可以大發利市,也要在下午五點鐘以後和週末都關店休息。他們將這些時間留給自己,從而,閱讀變成了一種自然的選擇和沉潛的享受。台灣人卻很有成就感地將每一分鐘的剩餘轉化成一張張的鈔票。相對於賺取更多利潤或創造更高績效的迫切和旺盛企圖,讀書實在是一件奢侈的浪費──除非它可以作為賺取利潤或創造績效的工具 ,或者,是一種可以掛在嘴邊的炫燿。
        第三、就算有時間空閒下來了,由於長久在壓力與忙碌下的自我疏離,我們往往會優先選擇一種「被動的放鬆」。譬如逛百貨公司或大賣場,到高級餐廳或 SPA 放鬆自己,或是一頭栽進電視、電玩和 KTV 裡。它們的特徵是缺乏思想與文化創造,它們最樂於提供的是讓你不需要動用大腦的笑料、氣氛、動作和聲光。簡單來說,對於充滿壓力和忙碌的現代人,
「消費天堂」和「娛樂工業」已經取代書本了
        這固然是商品經濟下全球性的問題,但也絕不是無可抗拒的宿命。關鍵永遠在於自覺和付諸實踐的超越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