札記集 6
首頁 向上 最新作品 札記集 1 札記集 2 札記集 3 札記集 4 札記集 5 札記集 6

I am Solo-Man. I like solo.

 

從消極到積極:更多的善 向完美再靠近一點 為什麼我喜歡喝咖啡?
我們彼此互為園丁 為什麼校歌都很難聽? 從道德規範回歸道德情感
人生只有一個差別:興致 是愛不是美 悠閒而不散漫
我又踩到狗大便 我是一隻豬 為什麼色即是空
在這裡或那裡的弔詭 人生虛構性的殺手 寬容和解放的力量
人生的虛構性 西裝就是工作服 我知道,故我存在
話多的女人不會性感 人品決定論 寫作是一種垂死的掙扎
 語言和理性的藝術 寬容還有一個壞朋友 生活,就是為了好好生活
詩和歌:應然的必然 寫作的自信 善有善報?
在污濁中留下典範 拉幫結派 交替在滿足與缺乏
沒有答案,還有意義  保持距離,卻不疏離 擁有不是享有
意義:更嚴苛的尺度 自我肯定的苛求 心的絕對性
情調從哪裡來? 別人的尺度 永遠的不滿足
權力讓人變笨 偏執,終將自食惡果 哥兒們和死黨

從消極到積極:更多的善

為什麼台灣的政治總在除弊,
而不是大步邁向遠景?

這個世界需要的,不只是更少的惡,
而是更多的善。

人生同樣也是如此 ──
    它不該只是但求安康,
    而是更多夢想的實現。

向完美再靠近一點

人生和這個世界都很不完美。
但永遠可以做的是 ──
    每一天向完美再靠近一點。

為什麼我喜歡喝咖啡?

生命不要膚淺;但深度得要有趣味

人不要像一杯單調的白開水,
但也不要變成一團苦澀的蠟。

人最好像咖啡 ──
  
 一方面濃郁,
    卻也香醇得讓人喜歡親近

這就是為什麼我喜歡喝咖啡。

我們彼此互為園丁

性格很大一部分決定於 ──
    你與身邊的人互動的結果。
「自我」相當程度上是別人塑造的

隨著彼此的往來,
總會開發出自己原來沒有、
至少過去很陌生
    的內涵和特質。

這就使得 ──
   
一個女人嫁給了不同的男人,
    會變成不同的女人

人只要結交了新朋友,
性格就會有新的成分。

每一個人都有很大一部分
    是「水」做的

裝在扁的瓶子裡,就長成扁的;
裝在圓的瓷器裡,就變為圓的。

沒有一個「我」那麼地純粹
    只是自己的「我」。
也沒有一個「我」那麼安分
    只作自己的「我」。

「我」是誰?
答案的一部分得問 ──
    我身邊的人是誰?

為什麼校歌都很難聽?

為什麼校歌都很難聽?
因為它們都在訓話
它們與其用唱的,不如用唸的,
尤其適合小學生
    的朗誦比賽。

校歌根本就不是歌
而是一篇教誨訓詞。
歌,重要的是旋律、是情感;
校歌在乎的卻是勵志和道德


很少人唱校歌會哭或感動,
反而頭皮發麻,莊嚴肅穆。

校歌不准改、也沒人敢改,
結果就保留下來了一個
   
道德八股的歷史見證
見證了為人師表的歷史志業,
就是無趣地說教

道德八股注定了慘敗,
難怪!大多數人不會唱校歌,
    也不想唱

從道德規範回歸道德情感

關於道德,
我們都有一份與生俱來的情感,
只是未必自覺,也常無以名狀。

最能扼殺道德情感的,
不是邪惡,
竟然反而是道德規範。


律法的悲哀就在這裡 ──
它原本只是在
    喚醒道德情感,
卻反客為主,取而代之。


但愈執著於理性化的規範,
內在情感的敏銳就愈降低。
結果,

丟掉了道德情感,同時
    也丟掉了同情心。


衛道人士,於是乎 ──
    就這麼可惡起來了!

他們沒有同情心,
只是熱衷於道德規範。

迄今,宗教仍走不出其迷思。
它始終是全世界
    最喜歡製造、最自豪,
    也最堅持
   
道德規範的一個群體。

哀哉啊,道德人!
為什麼要讓僵硬的規範
    宰制活潑的人生?
為什麼不能
只是立足於
    一顆素樸的心

回歸自然的道德情感?

人生只有一個差別:興致

年青和年老,不同只在於興致
愈是年青,愈充滿探索的好奇。
而一旦上了年紀,
就日漸什麼事都提不起勁來了。

人生只有一個差別,
就是興致

有沒有成就、意義感,快不快樂,
甚至壽命有多長,
關鍵都在這裡。

沒有興致,就是心死了
而人生圖的正是一個活。
活的實踐,就是對每一件事
    充滿興致


沒有興致的原因,
通常是經驗的不再新鮮。
但生命的每一次,其實都是新鮮。
只要你的心是新鮮。


探索是一個無止盡的花園,
它總不時給你發現的驚喜。

當一個人開始倚老賣老,
並總覺得看透人生,
他已經開始為自己挖墳墓了 ──
    埋葬興致、
    澆熄熱情。

是愛不是美

真正吸引人的,
永遠是愛而不是美。

在美的世界中,
留存下來的經常是 ──
    自戀和比較

這其實很醜。

對自戀和比較的超越,
唯獨是愛。
結果,最美的 ──
    就是愛。

悠閒而不散漫

生活再怎麼悠閒,
都要自覺地指向某些目標。
這樣,
悠閒就不只是悠閒,
還將夾帶著成就的滿足


悠閒必須與散漫區別
最怕的是 ──
    將無聊地打發時間,
    當作悠閒。

悠閒毋寧是一種專注 ──
    專注於享受和釋放;
    專注於讓自己
    醒過來。

我又踩到狗大便

再美好的人生,也會不時
    踩到狗大便。
沒什麼選擇餘地,
你得先去清理。
而即使弄乾淨了,
仍覺得有股臭味
    持續好一陣子。

狗大便很多,也不知道在哪裡。
而踩多了,會以為 ──
    自己的人生就是狗大便。

沒有必要這樣想!

每一次遭逢倒楣的事,
我都會告訴自己 ──
    狗大便是狗大便,
    人生是人生。
    狗大便不是人生,
    人生也非狗大便。

我是一隻豬

當我看盤、盯著股市今天的漲跌,
突然覺得 ──
    自己是一隻豬。

我怎麼會幹這種愚蠢的事?
那裡面有邏輯嗎?
有道理嗎?
可以看出什麼端倪、
    蘊含什麼未來嗎?

盯著一場狂野的隨機秀,
心情隨之起落。
我當然、當然是一隻豬!

霎那間,我明白了!
原來,追逐中所有的失算和挫折,
只是緣因於 ──
    我做了豬的行為。

為什麼色即是空

當年老色衰、威而鋼都失靈時,
那當然 ── 色即是空。
老僧入定,沒什麼了不起的!
只要你夠老。
就剩下一口氣了,
哪還有七情六慾?


難怪,年紀愈大,會愈豁達。
直到有一天,
成敗和得失,都無所謂了。

但這不是成長,
毋寧是 ──
    衰老的必然。
上了年紀以後,豁達
    大半是來自失憶、
    和沒有力氣


人只要夠老,
很難不體會佛學的「空」。
而反過來,
所有追求「空」的哲學,
就是要人提早退休。
讓年輕的變老;
而老夠了,就作大師。


拒絕了情慾的世界
不管你多年輕,
端坐在青燈木魚下的,
只會是一個老人

在這裡或那裡的弔詭

在生命的進程中,要不斷告訴自己,
這裡或那裡,存在著弔詭(paradox)
因此要學會 ──
   
適可而止,並靈活地逆向操作

事物總在發展之際
    埋下自我逆轉的種子

錯誤也經常出現在
    想當然耳的預期中。

人間事的本質,不僅是多面性,
更是其中的相反相成

沒有直線的邏輯,
隨機、曲折、乖離和背反,
才是更多的真相

人生虛構性的殺手

功能思考,再加上經濟考量,
就這樣,生活中的 fiction 被摧毀了!

太脆弱了吧?人生的虛構性!

想像的世界,絕非垂手可得。
它多少要付一點門票,
還得穿越
    那叫作「麻煩」的波折路。

人的一生,圖的是什麼?
不過是那麼一份
    對自己的感覺吧!

寬容和解放的力量

衡量一個文明是否偉大,
不在於它的形式或內容
    多麼燦爛、輝煌。
反而是 ──
   
它能否不拘泥於形式,
    並在內容上寬容異己?


唯有如此,
才能突破既有框架。

文明突破的真正難題,
是既已如此燦爛輝煌,

就再也不了解寬容
    和解放的力量。

文明死於傲慢。

人生的虛構性

生活,未必體會生活的藝術

每一件事都可以很功能地去做,
但也可以很浪漫、或者,
    很有意義感地去做

就譬如「性」 ──
    可以只是很功能地滿足;
    也可以在營造和想像下,
    甜蜜、美好。

前者似乎很務實,屬於 non-fiction 的範疇;
而後者則虛無飄渺,好像是 fiction 的玩意

但它們都是人生。
端看你怎麼選擇。

美好的感覺,有賴功能的滿足,
但它終究屬於主觀的意義世界

人生沒有絕對的悲傷或快樂,
靠的都是意義的轉化。

給每天的那碗白米飯
    添加一些 fiction 的香料吧!


從「生活」昇華到「生活的藝術」,
就看你對日常的一切
    怎樣去營造和想像。

西裝就是工作服

女人費盡了心思穿衣服,
男人卻靠西裝解決一切。

西裝,從來與美感無關,
它代表了男人的敬業,
    還有,對美學的懶惰。

它根本就是工作服。
上面寫著:on duty

它意味著職場的紀律 ──
    在那一刻,我不是我,
    而是某個職位。

普遍地,到哪兒都穿西裝,
證明了 ──
    男人的世界只有工作

    遠離了自我,
    遠離了美學的解放。
男人啊!
婚喪喜慶,都像在上班。

西裝,是工業文明下
    從來沒想過
    要脫下的盔甲。
它捍衛著科層體制。
你可以用它來衡量一個人
    後現代的程度。

不只是西裝,還有,
領帶和所謂的「西裝頭」,
不也都如此嗎?

時時刻刻 ── 我知道,故我存在

生命的意義,
得每時每刻計算一次。
因為,在意識之流,
時時刻刻都在變化


今天充實嗎?有成長嗎?
這一刻享受到了什麼?
或者,就只是度過了
    例行的人生?

意義是主觀賦予的,
價值感靠的是自覺

時時刻刻,
我知道,故我存在。

財富可以少一點、慢一點

財主難進天國,不在於他有錢。
而是他看不見錢財之外
    那更大、更寶貴的生命價值。

追求財富,寧可少一點、慢一點,
也要將生命的焦點和優先
    放在那更大、更寶貴的目標上。

話多的女人不會性感

話多的女人不會性感。
女人的性感,
總在那雙傾聽的眼睛。

人品決定論

中國或台灣社會的問題,
關鍵永遠在於人的品質。

它一言以蔽之,
就是對人生一種很世俗和功利的態度。
積極者,追求升官發財,
消極者,但求安和樂利。

而它們共同的特色是 ──
    對於抽象或超越價值的漠然。
    譬如道德、愛和美以及真實。

寫作是一種垂死的掙扎

寫作,不是為了市場。

它乃是緣因於 ──
   
自我擴張與生命延續
    的本能衝動

就是讓有限而短暫的自己
    在其他時空、
    以另一種形式存在。


寫作因此是突圍的戰鬥、
    垂死的掙扎

為了是不甘於
    生命只有那一小塊田地
    的侷限。

語言和理性的藝術

語言,不是多餘。
只是要記得 ──
    將它的「真」侷限於瞬間;
    然後聰明地
    忘記它。

理性,並非無益。
只是得清醒 ──
    它幽微如晨曦。
    可以驅逐暗夜,
    卻無法給你遠方的清明。

愈活,話不是愈少,
而是愈不堅持。

想得也愈透徹,
只是,愈清楚 ──
    全都模糊。

寬容還有一個壞朋友

寬容有一個敵人,當然,
就是絕對主義
它因自己的執著而輕蔑和壓迫。

但寬容還有一個壞朋友 ──
    相對主義
它總是誘拐、迷惑,
將寬容帶往虛無和冷漠。

寬容,其實再簡單不過了。
它既祝福別人的阿娜達,
又不妥協、還樂於分享
    自己的品味

沒有人可以因自己的執著
    而拒絕寬容;
但也不因為寬容
    而喪失對自己選擇
    的堅持和分享。

寬容不是虛無,
沒有堅持,都無所謂
它也不是冷漠,
不干我事,各搞各的

寬容就是為了創造空間,
讓每個人都能有所堅持;
寬容就是為了發展自我,
讓彼此有差異可以分享

它只是在執著和分享之際,
相信開放、溝通,
還會耐心地等待 ──
    對方自己情願

生活,就是為了好好生活

每當我專注一個目標
    而全力以赴時,
生活的節奏和韻律
    就開始紊亂;
自我也變得模糊、疏離。

而社會不就是如此地
    目標導向,
來追求成功和卓越嗎?

但究竟有多少目標,
偉大到一個地步,
得犧牲掉 ──
    生活本身的神聖性?

生活不是為了一個目標,
生活,就是為了
    好好生活

品嚐佳餚,泡杯好茶,
讓音樂伴奏人生,
暢快地運動,
舒服沐浴、好夢入眠,
鑑賞美景,品味藝術,
享受閱讀,
書寫心裡的感動。
活在愛中,
虔誠地禱告。

這不是沒有目標,
而是拒絕 ──
    為目標而生活

它將目標融化為生活。
在享受與沉醉之際,
不知不覺
    實現了目標。

就像是老子的「無以為」 ──
   
無所「為」而為。
    功成、事遂,
    我自然。

詩和歌:應然的必然

世界之所以有詩有歌,
正因為其中的一切
    都有節奏和韻律

從呼吸、走路、說話,
到體內的循環,
    四季的運行。

詩和歌,因此,
不是為這世界伴奏,
它們就是世界

詩和歌
    從來不是消遣娛樂,
    也不是裝飾的辭藻,
它們就是──
    生命中應然的必然

因心臟和脈搏的律動,
我是詩,
我是歌

從黃昏到黎明的初昇,
我就詩,
我就歌

寫作的自信

寫作的人要有一種篤定 ──
   
別人不讀我的書,
    那是他的損失,
    不是我的挫敗

因為,寫作可貴的,
正是慎思明辨之後
    那一份把握和自信

它拒絕取悅讀者,
也淡泊市場評價。

它執著地追求 ──
   
忠於自我
    的那份永恆的美好

寫作的人是如此,
講演的人、
乃至於言談和生活

何嘗不也是如此?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如果你相信這句話,
你只好氣死!

好人最幸福的酬償,
即他是一個好人。
壞人最悲慘的報應,
即他是一個壞人

善的本身,
就是給堅持它的人
    最大的滿足;
惡的本身,
也是給擁抱它的人
    最大的咒詛

善,已經是最美好了,
何須善報?
惡,就已經最悲慘了,
不必惡報。

在污濁中留下典範

經常,我們無力對抗邪惡,
也懶得理會小人。
但所幸的是,
我們還能讓自己更好,
在污濁中
    留下典範

我們不能阻止
    別人的失望,
卻可以讓他們
    不至於絕望。

戰鬥到最後一滴血。
不是為了勝利,
只是為了見證 ──
    這世界還有一滴
    沸騰的鮮血

拉幫結派

人的氣質和格調,
有一個重要指標 ──
   
不屑於去拉幫結派,
    也拒絕被動員附和。

    他完全屬於自己、
    忠於良知。

友誼,怕的是假面具;
剝開來只是各取所需。
道理,怕的是和稀泥;
在利益和人情中扭曲。

偉大的心靈,
總是孤獨的

在千山萬水中
    踽踽獨行。

永遠選擇舞台的邊緣
不只是因為那裡
    空氣清新。
更為了堅持 ──
    真正的友誼和道理

交替在滿足與缺乏之間

感覺當然是主觀的,
也都是相對的。
舒適、快樂,痛苦或挫折,
也因此是比較的結果

滿足,於是變得很困難,
也很容易

困難在於遞昇的期望;
容易則在於 ──
    你只要學會歸零。

在遞昇的期望下,
習慣性的滿足
    不再滿足;而只是
    下一次滿足的起點

歸零,則是在 ──
   
習慣性的滿足後,
    重返原初的缺乏

歸零的藝術,不是拒絕滿足,
更非選擇清貧。
它乃是把握感覺的
    相對性

交替在滿足與缺乏之間。

每天開派對,就沒有派對;
永遠都是零,又如何歸零

沒有答案,還有意義

生活,就像是穿衣服、找伴侶,
都沒有所謂的「答案」。
徹底自由,
也完全迷惘

你可以嫁給王二麻子,
也可以內衣外穿,
還可以邋遢度日,或粉墨裝扮。

這一切都沒有答案,
只是「選擇」
但在差異之間,
真正重大的是 ──

    你如何賦予意義!

生活,沒有答案,
卻不能沒有意義

自由是不夠的!
從答案中解放之後,
還要叩問自己
    每一個選擇的意義

自由的世界,
不應該是意義的迷失,
而是更有意義

保持距離,卻不疏離

愛護任何一樣東西,
最好的方法,永遠是 ──
   
保持距離,
    卻不疏離

愛護一個人、愛護一個黨;
愛一個宗教、愛一個思想;
都是如此。

這才能在深度理解中
    清醒地檢視;
然後一針見血地
    給予清潔和修護。

人在熱切擁抱的當下,
偏見總最強烈。
但在疏離時,
就逐漸出現無知

適度的激情,
清醒的距離。
這不僅是參與的美德,
也是愛的成熟

擁有不是享有,享有不必擁有

當你擁有一件美物時,
最該作的就只是 ──
   
用心去享受它

但許多人卻只是滿足於
    對美物的所有權。
人很奇怪!
因為擁有而得到的滿足,
總超過真實的享受經驗

擁有並非享有,
它不過是佔有。

人,不折不扣是權力的動物。
總以佔有為更大的樂趣。
享有,只是附帶的滿足。

這真是天大的愚蠢!
因為,
一切都稍縱即逝。
人能擁有什麼呢

留存久遠的 ──
    總是那令人回味的
   
享有的片刻

更絕妙的是,經常,
享有不必得先擁有

意義:更嚴苛的尺度

是非對錯的衡量,
永遠不在於
外在尺度
而在於
內在意義

守住了一條外在尺度,
未必就把握住了意義。
有時,還正因為逾越了外在尺度,
才實現了內在意義。

內在意義的堅持,
其實,
是另一條比外在尺度
    更嚴苛的尺度。

自我肯定的苛求

生命中一個鉅大的困惑是 ──
   
沒有那麼一把尺,
    去評價每個人不同的選擇

    從生活方式、喜怒哀樂,
    到所有目標的追尋。

於是,任何一點點的自我肯定,
都變成了苛求

我們因為別人的不同選擇,
而懷疑自己的選擇;
也因為自己的選擇,
而想否定別人的不同選擇。

迷惘與徬徨,
注定了是生命的基調;
也沒有比虛無
    更真實的人生寫照。

唯一的安適空間,
只剩下了對自己和別人
    一切選擇的寬容

生命還是要選擇,
價值仍必須奮鬥,
只是,
終其一生,都沒有人可以告訴你,
你得到的是 A+,還是 C-

心的絕對性

儘管這個世界充滿了相對性,
人心中所充滿的,
仍是絕對性的評價。

人的軀殼,是相對性的存在;
但人的心,
卻是一個絕對性的世界。

沒有人可以搬出相對主義,
摧毀掉心中
    那邁向絕對的渴望。

情調從哪裡來?

生命的情調,被錯誤地以為,
只是營造一種悠閒
    或浪漫的氣氛。

其實,它最真實的基礎,
在於感恩、愛和寬容。

別人的尺度,不會有我的意義

倫理的尺度,
從來不是說出來給別人當規範的。
它永遠必須是 ──
    每個人自己的選擇

沒有人可以如此狂妄 ──
    要求別人依循我的選擇、
    實踐我的意義。

倫理選擇的對錯,
沒有被正確回答的可能。
它只在於 ──
    
人給予自己的選擇
    什麼樣的意義?

別人的尺度,
不會有我的意義。

悲哀啊!那些好為人師
    又自以為義的嘴巴。
對於善,人能知道什麼?

倫理上的兩難,
人,選擇就好了;然後,
保持靜默吧!

永遠的不滿足

生命無法滿足,除非,
滿足了構成生命的每一個層面。

它們多又複雜,
更還互相衝突。
生命於是注定了
    永遠不滿足。
    總顧此失彼。

生命必須抉擇,
但抉擇以後呢?
不滿足仍在另一處吶喊
── 半夜裡,寂寞中。

抉擇從來不保證滿足,
它只是另一個
    不滿足的開始。

權力讓人變笨:給一群自以為聰明的蠢蛋

權力使人腐化。
但更悲哀的是,權力讓人變笨。

喪失既得的權力,
是一種深度恐懼;
渴望更大的權力,
則讓人鬼迷心竅。

權力也太好用了,不用再花心思。
愈有權力的人,
愈不需要腦袋;

他只需要一張嘴巴。

難怪,人總在下台後
    才變得清醒。

也只有困頓和挫折,
才磨練出聰慧。

權力和愚蠢是一對寶貝兄弟。
絕對的權力,絕對的腐化,
也絕對的愚蠢。

只是,很少有權力的人,
不陶醉於自己的聰明。

而且總是 ──
    「機關算盡太聰明」!

但這種聰明,
正是他們始終看不見的
    最大愚蠢。

偏執,終將自食惡果

不必為別人的偏執而生氣!
因為偏執者終將自食惡果。

偏執,折磨了別人,
但受傷最重的,還是自己

它會不斷出現在
    日常的判斷和抉擇中。
點點滴滴、
日以繼月,
吞噬掉與它為友的人。

沒有一個偏執的人,
不付出慘痛的代價。

真的!不必為別人的偏執而生氣。
他們需要的,其實是憐憫

沒有一個追求幸福的人,
可以不面對自己的偏執。

雖然沒有人能完全清明,
卻不難拒絕偏執

哥兒們和死黨:友誼的終結

什麼是哥兒們和死黨?

就是一群人,
不滿足於只是作朋友,
還要交心、換穿內褲,
彼此自慰和互摸。
要求比老婆還親暱。
更重要的是 ──
    愛恨一致、
    黨同伐異。
在裡面,
不准有理性和客觀,
只能有無盡的情義。

這是友誼的昇華,
也是友誼的終結。

它失去了友誼中的
    界線和自主;
    還有欣賞所必需的清明和距離。

這是一種不健康的滿足。
來自於不分青紅皂白的
    互相攪和、
    綁在一起。

它可以說得好聽 ──
    同生共死。
但真正被埋葬的,是友誼。

哥兒們和死黨的真相,
是用氾濫的情義,
死皮賴臉地
    互相佔有和支配。